水韭亚门仅存1科,是古老而灵敏的湿地指示植物,由于生殖结构和生殖生理的高度特化,一直无法人工繁殖。我国特产的4种水韭都对水环境变化极其敏感,仅二十多年,自然种群就几乎全部消失,全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十多年来,我们独创了孢子繁殖国产3种水韭的有效方法,先后获得中华水韭、云贵水韭和高寒水韭上万株或数百株,初步掌握了独特的生殖规律。本项目将继续对这三种水韭和即将获赠的台湾水韭,在严格的人工条件下进行不同水质的分组对照培养,系统采集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游动精子行为、胚胎发生等生殖环节的详细数据,观察相应的亚显微结构,统计分析正常生殖的基本规律,结合各个对照组的生殖参数和生殖结构的畸变程度,科学排查各自的生殖濒危原因。理论上,构建国产水韭生殖模型,验证Charles假说,阐明濒危与水质变化的内在规律,为评估湿地生态寻求灵敏指标;实践上,复壮两万株国产水韭,捐赠给植物保护或湿地保护的有关部门。
水韭是古老的维管植物,是研究植物系统演化、古生态变迁和湿地生态的珍贵材料。我国的5种水韭都是特产种,都受到一级重点保护,但生殖生物学研究十分匮乏。本项目通过人工繁殖获得足量活体材料,进行显微亚显微观察和逆境生理学检测,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①补充了孢粉学信息,记录了每种水韭大小孢子的萌发特征;研究了雌雄配子体、精子器、颈卵器、精子和卵等有性世代规律,报道了精子的形态结构和受精行为,分别归纳了国产水韭的雌雄发育模式;②获得了国产水韭胚胎发育的大量基础资料,讨论了Charles等人关于水韭类有性世代简化和特化学说;发现合子都没有休眠期,胚胎发育始终依赖大孢子壁和雌配子体组织的双重保护,早期胚胎具有下沉、旋转、分界沟等共同特征,根叶优先发育;③研究了国产水韭无性生殖规律,包括大小孢子囊的组织分化、开裂方式、减数分裂、孢子产量等;④发现国产水韭的生殖濒危因素主要有孢子囊败育、孢子萌发率低、雌雄配子体败育、雌配子体抗污染能力差、颈卵器发育畸形、精子对洁净水质高度依赖、胚胎发育需要大孢子壁和雌配子体的双重保护;⑤研究了有关种类在干旱、低温、化肥、除草剂、生活污水等单因素胁迫下的保护酶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光合系统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规律,检测了铅离子和镉离子引起的DNA甲基化和细胞器损伤,认为化肥、除草剂、重金属等现代水质污染是造成国产水韭濒危的主要原因,污水对生殖生理的直接破坏远大于对营养生理的间接破坏;⑥水韭胚胎后期及幼孢子体器官分化具有特殊的系统学价值,如层片结构早于第二叶发育,叶舌和缘膜发达等,为探讨水韭类的系统发育、生殖演化和生态适应找到了新的遡祖形态;发现了水韭类植物根的横隔板、叶片通气道、叶舌3D形态、气孔内部构造等许多特殊现象;⑦人工繁殖并复壮30000多株国产水韭,无偿捐赠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园和科研院所等12个单位,受到了国家植保协会领导、国内外蕨类学者和数十家媒体的关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濒危水生蕨类植物粗梗水蕨的交配系统与保育策略
中国桫椤科植物生殖障碍的比较研究
濒危水韭属植物适应性遗传变异与回归自然重建的遗传管理
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四川牡丹的生殖生物学及保护遗传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