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10%的红树林滩涂严重沙化。红树植物在生理上可在沙滩上正常生长,但潮高流急、污损动物和人为破坏限制了自然分布。绝大部分沙生红树林是白骨壤林,以植株低矮、地下根系横向扩展、呼吸根分生能力强适应沙滩生境。沙生白骨壤群落的生物量是5.3kg/m(2),吸收K和Ca的选择性大于其它金属元素。约0.4%的白骨壤繁殖体可发育成幼苗,生长十分缓慢。林内沙丘移动使86%的植株堆埋死亡,引起群落的稀硫化。广西北部湾海岸的高潮差,海堤建设和海平面上升是林地沙丘发育的可能原因。沙生红树林的大型底栖动物以种类少,密度和生物量大为显著特征。沙生红树林区底栖硅藻生物量小,应以发展食浮游动植物和食碎屑的养殖品种为宜。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HPLC 与 HPCE 结合测定复方湿生扁蕾胶囊中 6 种化学成分含量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农田节肢动物不同取样方法的综合比较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视角的生态补偿区域划分与标准核算--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广西边境海岸红树林的恢复生态学研究
南海海岸红树林内生真菌(endophyte fungi)活性物质研究
基于海岸动力分析的红树林湿地生态恢复机理研究
海岸红树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