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灵长类动物树鼩视皮层突触信息处理规律探索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371113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75.00
负责人:尹喜玲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宽,金文均,杨志奇,李景程,王秀娟,廖祥
关键词:
树突棘双光子钙成像视觉皮层在体膜片钳突触可塑性
结项摘要

The basic function of brain is to process and transmit sensory stimuli from the environment, which allows humans and animals to make sense of the world. It is well known that more than 80% information is obtained through vision. Visual cortex in mammalian brain is required for achieving this function. Therefore, it is central to understand how visual information is processed in the cortex. Recently, considerable progress in studying the cortical circuit mechanisms of sensor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encoding has been made by using newly-established techniques. For example, using two-photon imaging, Chen et al identified the synaptic rule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sensory inputs in mouse auditory cortex, on the level of dendritic spines (Nature 475, 501-505, 2011). In our proposal, using high-speed two-photon calcium imaging and in vivo patch-clamp recordings, we will investig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the processing of visual information in tree shrew at single synapse level. Two parts will be performed as following: 1) exploring the responsive specificity of single spine during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and visual stimuli; 2) dynamically observ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dendritic spines in visual cortical neurons.

大脑的基本功能是处理并传输来自外周的感觉刺激,从而感知世界。研究表明大脑80%以上的信息经视觉获得,因此探索信息在视觉神经系统的处理规律至关重要。最近,新技术的开发,使得对感觉信息传入和编码的模式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例如,Chen等利用双光子显微镜,在小鼠听觉皮层神经元从树突棘水平研究了感觉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规律(Nature 475, 501-505, 2011)。在本项目中,我们将以近灵长类动物树鼩为动物模型,采用高速双光子钙成像和在体膜片钳技术,从单突触水平在活体大脑深入探索视觉信息的处理机制。具体分两部分完成:1)在生理条件和视觉刺激的条件下,观察视皮层单个树突棘的反应特性,了解视觉信息的处理规律; 2)对视皮层神经元树突棘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动态观察,探索与视觉学习相关的突触可塑性变化。

项目摘要

近十几年双光子显微活体成像技术的建立和发展,使神经功能方面的研究从传统的细胞培养和离体水平过度到活体动物大脑神经网络水平。在活体动物,尤其是灵长类或近灵长类动物从单个突触水平研究大脑视觉皮层对视觉信息的整合和编码规律意义重大。视功能的成熟是基于基因和经验的共同调节,通过选择性的突触连接建立起来的。在过去的十多年,科学家已经开始从树突棘的水平来研究视皮层的连接模式,但主要是树突棘形态更新的观察,而在视皮层发育和视觉产生的过程中,缺乏对于树突棘的功能变化的观察,并很少涉及结构可塑性与突触的功能变化相关性分析。.本项目从树鼩和小鼠的初级视皮层入手,采用树突棘钙荧光信号功能成像技术,结合在体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在生理条件和视觉刺激的条件下,探索了初级视皮层树突棘的反应活性和空间分布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初级视皮层神经元树突棘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动态观察,探索了与视觉学习相关的突触可塑性变化。研究表明,重复连续刺激能够显著增强树鼩和小鼠初级视觉皮层神经元的反应稳定性。这一现象发生的时间尺度从数十秒到数分钟,而反应成功率增加幅度可达30-70%。更进一步,重复连续的单方向移动光栅改变神经元的反应稳定性,并且改变所在焦平面内神经元群体的方向选择性。通过树突棘的功能和结构成像发现,胞体反应稳定性增强,可能与活跃树突棘的比例增多,或者树突棘接收传入信号的能力增强有关,也可能与树突棘结构的可塑性改变有关。通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神经元兴奋性和抑制性传入,研究发现胞体反应稳定性增强,可能与兴奋性传入增强和抑制性传入减弱有关联。.综上所述,我们发现重复连续的视觉刺激,能使初级视觉皮层神经元反应稳定性增强。通过树突棘功能和结构成像,以及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我们推测,神经元胞体反应稳定性的可塑性变化,可能与神经元的传入网络(突触前)的快速改变或者神经元的树突棘结构(突触后)的快速改变有关。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DOI:10.11999/JEIT150995
发表时间:2016
2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DOI:10.16383/j.aas.2016.c150880
发表时间:2016
3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DOI:10.13679/j.jdyj.20190001
发表时间:2020
4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5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尹喜玲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非人灵长类动物感觉皮层信息处理机制研究

批准号:31572350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陈丙波
学科分类:C0408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探索灵长类动物丘脑释放的皮层分化因子

批准号:31872767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Toru Takahata
学科分类:C090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视皮层发育突触稳态机制的研究

批准号:31271174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赵从健
学科分类:C0904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树鼩内侧前额叶皮层情绪编码模式及其投射环路

批准号:31500859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倪荣军
学科分类:C090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