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撞击燃烧模拟装置产生贫铀(DU)气溶胶,研究其环境污染特点和人员防护措施;采用实验室污染扩散、迁移模型,研究不同粒径的DU在我国主要类型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并观察添加有机质、矿物质对DU迁移机理的影响;采用高压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C-ICP-MS)技术,研究DU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化学形态,评价其生物可利用性;根据235U/238U同位素比值变化,测定DU的半停留时间和迁移深度,评价其迁移能力。在铀作业实际环境中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对贫铀污染扩散的规律和机理加以验证。本研究的完成,将为铀再处理厂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对地下水的污染预测,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也可以为战时DU武器使用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提供可靠的实验资料。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纳米Ag粒子在我国主要类型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与环境效应
我国东部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的地理分异及其机制
我国主要类型土壤中银的环境过程及其生态环境阈值研究
毒死蜱主要代谢物TCP在土壤中迁移与转化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