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山杂岩是我国境内经历了与冈瓦纳古陆泛非造山事件时期相当的构造运动的地质单元,通过对其变形-变质组合、变质结构特征和岩浆作用性质的研究,包括岩石建造、变质峰期、退变事件年代的厘定,了解变质作用的pTt轨迹、变质-深熔-混合岩及岩浆活动的关系。探讨麻山杂岩的时空变化规律及与不同单元之间的接合关系。在与邻近同期地块对比的基础上,探讨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初期中亚造山带的一些共同特征;通过麻山杂岩与南极普里兹带高级区的对比研究,对它们各自的演化历程的研究都有一个补充与提高,并探索不同变质单元之间可能的关系、分析麻山杂岩的形成机制、麻山杂岩和南极普里兹带矿产资源的赋存潜力,总结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初期该类造山带可能的分布范围与构造性质。
通过对南极拉斯曼丘陵、中国东北佳木斯地块及相关地区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及同位素定年的研究,在中-高级区识别出两种类型的变质作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伴随的无水深熔作用,以及随后广泛的岩浆活动引起的混合岩化作用和相应的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确定了其识别标志。后期混合岩化对早期锆石同位素体系有重置作用,使得早期的变质年龄难以准确测定。区域对比表明,东南极普里兹带以早期麻粒岩相变质为主,而麻山杂岩晚期花岗岩及混合岩占主导地位。东南极普里兹带属于冈瓦纳核心陆块内的活动带,而佳木斯地块麻山杂岩的形成与冈瓦纳边缘造山带类似,指出,中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西伯利亚克拉通边缘发育了与冈瓦纳边缘类似的活动带,但与泛非活动中心不一致,不属于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LBS的移动定向优惠券策略
东南极普里兹带从格林维尔到泛非期变质与岩浆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东南极普里兹地区新元古代至古生代早期地质演化
佳木斯地块麻山杂岩表壳岩形成时代、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东南极克拉通泛非构造带的分布和普里兹带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