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劳动力流动与犯罪:一项实证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7130313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2.00
负责人:陈春良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清华大学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燕锋,刘红岩,郑春勇
关键词:
实证研究犯罪城市化劳动力流动
结项摘要

Urbaniz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y, however fast urbanization also brings numerous social problems deserved notice. In current project, we focus mainly on the impact of labor migration during urbanization on crime rates in China, and set out to investigate it under an empirical framework. Based on Becker-Ehrlich model on criminal time allocation, we firstly deduced the impacts of labor market conditions, social interaction and deterrence variables on crimes, and then estimate a macro-level offences supply function and a micro-level factors determinant function on criminal propensity respectively to identified the causal mechanism from labor migration to crimbing crime rates. With empirical findings, we finally examine 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 regard to public policy and its implications. The creativeness of current project lies in the fact that: it's the first attempt trying to explore the determinants of crimes using large scale survey data from China; and unlike the literatures on integration of migrating labors from agricultural sector, we direct our attention to distorted idealism of migrating labors and its determinants. Our project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crime issues in transitional China, and proves to be a good reference for related policy making.

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快速的城市化也带来诸多亟需重视的社会问题。本项目关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流动对刑事犯罪率攀升的影响,主要从实证研究视角对此进行详细的定性定量分析。我们先在扩展的Becker-Ehrlich犯罪时间配置模型里,讨论劳动力市场、社会交往和刑罚威慑等因素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影响;进而结合宏观面板和微观调查数据,分别估计宏观犯罪供给模型和微观犯罪倾向决定模型,识别劳动力流动导致犯罪率上升的劳动力市场机制和社会交往机制;最后结合实证估计,我们讨论预算约束条件下犯罪治理公共政策的最优资源配置和政策蕴涵。本项目的创新在于:第一次基于大样本调查对我国流动人口犯罪背后的微观传导机制进行细致的实证研究,和已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融入的文献不同,我们关注融入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的价值观扭曲及其影响因素。本项目为理解我国转型期犯罪问题增添了新视角,对相关公共政策存在参考价值。

项目摘要

本研究关注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和发达地区转移相伴生的,犯罪向发达地区“集聚”和向外来人口“集中”现象。基于22个城市及浙江分县面板数据,重点考察了劳动力市场传导机制,并对犯罪类型的差异化影响及刑罚威慑与犯罪治理做了讨论。计量分析发现:(1)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每上升1%,平均导致犯罪率增加0.16%,样本大城市犯罪率偏高,分别有26%和40%可由潜在犯罪获利机会集聚,被发现概率较低得到解释;(2)收入差距每上升1%,平均导致犯罪率增加0.19%,对暴力犯罪的影响最大,对侵财犯罪的影响相对较小;(3)破案率每上升1%,平均导致犯罪率下降0.884%,惩罚严厉程度提升显著威慑刑事犯罪,使犯罪率下降21%到29%。.基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价值观问题”的大样本专项调查,重点考察了犯罪向外来流动人口“集中”的微观传导机理。计量分析表明:(1)农民工群体的风险偏好、对政府不信任、对媒体信任,提升了参与罢工抗争的意愿;(2)经济收入和家庭和谐是现阶段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两大主要来源;现阶段有进入“门槛”的社会保障、医疗和子女教育类公共服务的紧缺度,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增进的影响更明显;文体活动、食品安全和计划生育对改善农民工幸福感的作用相对次之;短期中,对农民工幸福感有更大影响的是住房、工友关系和工作环境的融入适应。最后,基于浙江J县的一个专项调查,我们也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适配状况及优化方向做了讨论。.以上实证研究的政策蕴涵包括:(1)旨在改善低收入群体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公共政策,特别是提升边际产出的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改善大城市的社会治理秩序,让城市更好地发挥要素集聚效益;(2)转型期犯罪治理需要必须坚持“两手抓”,必须在改善低收入群体生存境况和长期发展路径的同时,通过增加街面警察、重典惩罚等手段维持必要的刑罚威慑力度;(3)在构建农民工市民化的公共服务覆盖体系中,要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多作用,鼓励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政策创新。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8
2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DOI:10.16506/j.1009-6639.2018.11.016
发表时间:2018
3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4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9
5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DOI:10.13249/j.cnki.sgs.2020.08.003
发表时间:2020

陈春良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壤变化规律研究

批准号:49771043
批准年份:1997
负责人:潘剑君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机理实证研究及粮食政策分析

批准号:41661114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郑林
学科分类:D0112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批准号:59238150
批准年份:1992
负责人:吴良镛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4

薪酬管制、腐败与公司价值:一项中国的实证研究

批准号:70602011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陈冬华
学科分类:G0205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