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国组织的IGCP379“岩溶作用与碳循环”同步开展。选七个典型岩溶动力系统作定位观测,结合室内模拟实验发现碳酸盐岩仍积极参与全球碳循环。获取有关参数,以GIS转换尺度,估算我国大陆碳酸盐溶蚀由大气回收碳的量为(1.423-1.696)×10(7)t/a,全球回收量为(2-6.08)×10(8)t/a。在全国发现许多深部CO2释放点,多数为幔源和碳酸盐岩变质混合源。估算西藏及邻区释放量为2.68×10(5)t/a以上。在由广西到西藏高原断面上的178个洞穴选取石笋,使用TIMS,同位素,微量元素,微层分析等技术获得20万年来环境变化的高分辨率岩溶记录。确定了一些重要事件的转变时间。通过观测试验,揭示了岩溶动力系统的地球化学、水文、生态效应,为岩溶石山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中国典型地区岩溶的形成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我国典型低硒环境特征与调控研究
我国西部干旱环境的演变规律与发展趋势
岩溶环境下地质聚合物材料的溶蚀行为与微结构演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