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短缺和土壤盐渍化是世界性的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利用盐渍化土地发展能源植物可谓一举两得。以此为出发点,本项目将室内控制实验与野外大田实验相结合,以耐盐和不耐盐的海岸带适生能源植物菊芋和海滨锦葵为材料,利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结合植物的生理生态指标判断盐分胁迫对植物的危害程度,揭示耐盐品种的耐盐机制;利用种子引发技术进一步提高两种能源植物的耐盐性,阐明提高植物耐盐性的引发剂最佳浓度和最佳处理时间,并通过比较经引发处理与未经处理植物幼苗生理生态指标的差异,揭示通过种子引发提高植物耐盐性的机理;利用形态指标和生理参数判断菊芋和海滨锦葵耐盐品种对盐分胁迫的适应性,尤其是植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判断植物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从海水灌溉、密度配置和配方施肥的角度探索种植不同能源植物的生理生态调控技术,以实现在土壤质量逐步提高的基础上,能源植物的资源化高效利用。
本项目根据已有多年工作基础,按照规定的研究内容、方法与路线,超额完成了研究内容与任务,达到了预期成果:采用室内控制实验与野外大田实验相结合,以海岸带适生能源植物菊芋和海滨锦葵为材料,利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结合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判断盐分胁迫对植物的危害程度,揭示了对盐土胁迫的耐盐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机制,尤其海滨锦葵对盐土的分子生物学响应机理(相关发现与结果均为首次),并详细阐明了上述2种植物对盐土理化性质的影响与修复作用和改善土壤质量的对策,为开发与高效滩涂利用提供了具体科学依据。发表SCI 收录论文20多篇(其中最高影响因子为7.2),中文一级学报论文3篇(见成果在线),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4名,培养青年骨干科技人员3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海滨锦葵柱头裂片运动和滞后自交贡献的研究
根-土界面豆科植物修复和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机理研究
生物炭改良土壤机理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
盐渍化土壤宁夏枸杞甜菜碱对氮素的响应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