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板块与下扬子板块在黄海的结合带的位置,即华北板块与下扬子板块结合带在海区的东延界限问题有过许多的讨论,但尚未开展实质性的工作。本项目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以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为基础,开展多道地震、重磁勘探工作,通过对重磁、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及重磁震联合反演,对千里岩隆起区的地层结构、磁性基底埋深和起伏、断裂分布特征、基底岩性进行系统研究,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探讨千里岩隆起区的横向展布特征及其与华北-下扬子板块陆陆碰撞带的关系,这对于补充中朝、扬子板块接触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具有较重要的科学意义。
本项目针对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结合带的海域东延界线这一问题,从地球物理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重磁、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及重磁震联合反演,对千里岩隆起区的地层结构、磁性基底埋深和起伏、断裂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千里岩隆起区出露的千里岩岛和朝连岛的野外考察和岩石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基底岩石的原岩性质和年代学分析。朝连岛的花岗质片麻岩原岩为A型花岗岩,SI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该花岗片麻岩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期795Ma左右,与Rodinia 超大陆裂解事件在扬子北东缘活动时间吻合。千里岩岛片麻岩定年结果:原岩形成年龄为775.5±6.3Ma,在228.7±3.9Ma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约在205.8Ma折返发生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千里岩岛榴辉岩原岩形成于747±19Ma,榴辉岩相变质在234.6±1.5Ma,超高压变质峰期在222±15Ma,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发生在205.8Ma,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形成时代为190Ma。对比苏鲁造山带A型花岗质片麻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推断千里岩隆起是苏鲁造山带的海域延伸,具有扬子板块属性。该类岩石的产出代表了Rodinia 超大陆裂解事件在该地区的最初响应,扬子北东缘自新元古代早期以来为接受大洋板块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综合区域地质、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地球物理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综合成果认为苏鲁造山带的缝合线位于五莲-即墨-牟平断裂,南部边界为嘉山-响水断裂,其海域延伸为千里岩南缘断裂,千里岩南缘断裂在印支期是一条千里岩超高压变质带折返的边界断裂,白垩纪以来反转为一条控制南黄海北部坳陷的大型边界断裂;碰撞造山带经南黄海千里岩隆起区边界断裂延入朝鲜半岛。此外,本项目还探讨了南黄海地震资料处理的新方法,提高了研究区地震资料的处理质量。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断层岩的分数维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西藏丁青玻安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白云鄂博的霓长岩及其地质意义
地质体中岩石对成岩压力的“记忆“及其工程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