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围绕感染后肠上皮细胞功能修复障碍在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肠道促修复因子MFG-E8与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及钠通道功能改变的关系。①检测PI-IBS患者肠粘膜MFG-E8、Occludin、JNa、ENaCα、β 和γ亚单位以及NHE3的改变,说明PI-IBS患者存在肠粘膜损伤修复因子、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及钠通道功能异常;②建立急性肠道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动物模型,并应用益生菌干预,测定干预前后上述因子改变,阐明益生菌可逆转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及钠通道功能异常,促进肠上皮细胞功能修复;③应用人结肠上皮细胞株Caco-2分别与MFG-E8、巨噬细胞以及益生菌共同孵育,观察Caco-2细胞损伤修复的变化,进一步阐明益生菌促进肠上皮细胞功能修复的机制。本项目提出肠上皮细胞功能修复障碍参与PI-IBS发病的新概念,益生菌及促修复因子有望成为PI-IBS新的治疗手段之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Protective effect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lignans on hypoxia-induced PC12 cell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Astragaloside IV exerts angiogenesis and cardioprotec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via regulating PTEN/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涡轮叶片厚壁带肋通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预测和优化
高庙子钠基膨润土纳米孔隙结构的同步辐射小角散射
T淋巴细胞在肠粘膜修复中的作用
Myd88在肠源性VRE感染致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的机制研究
类胰蛋白酶在感染后IBS内脏高敏感性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腐胺调控仔猪肠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和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