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环境变化与陆生哺乳动物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前沿课题,深入研.究这一科学问题的重要基础就是需要建立有准确的绝对年龄制约的生物年代地层学框架。第.四纪期间中国北方和南方环境背景的显著差异导致动物群组成明显不同,因此需要分别建立.中国南方和北方产出的重要哺乳动物群的生物年代地层学框架。中国南方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主要赋存在灰岩地区的洞穴堆积和裂隙堆积中,其中,巨猿动物群、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是国际学术界备受关注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划分这两类动物群的分期,探讨其起源、演.化趋势和演化动因,以及进行动物群的区域和全球对比等等,是古生物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项目拟选择广西百色地区的布兵盆地和崇左地区的洞穴堆积中的哺乳动物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精细的磁性地层学定年工作,建立广西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年代序列,从而完善.华南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生物年代地层学框架。
深入研究“新生代环境变化与陆生哺乳动物演化”这一前沿科学问题的重要基础就是要建立有准确的绝对年龄制约的生物年代地层学框架。“巨猿动物群”和“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是华南亚热带地区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划分这两类动物群的分期,探讨其起源、演化趋势和演化动因,以及进行动物群的区域和全球对比等等,是古生物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这两类动物群主要赋存在灰岩地区的洞穴或裂隙堆积中,地层复杂,且缺乏同位素定年材料,一直缺乏可靠年代学制约。.广西崇左地区和布兵盆地的洞穴堆积发育良好,近年已经进行过系统发掘、剖面保存完整、哺乳动物化石丰富、有良好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基础。本项目对这两个地区的洞穴堆积及其哺乳动物群进行精细的磁性地层学定年工作,建立哺乳动物群的年代序列,从而完善华南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年代地层学框架。. 岩石磁学实验(包括热磁分析、磁滞回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及矫顽力谱分析)表明,崇左地区和布兵盆地的洞穴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既有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又有赤铁矿和针铁矿。针对不同岩石磁学性质的样品采用交变退磁、热退磁或者混合退磁的方法,有效分离出沉积物携带的特征剩磁。特征剩磁的主要载体为磁铁矿,通常在300-585°C或20-60 mT之间获得。利用虚地磁极纬度建立了崇左地区和布兵盆地的洞穴堆积的磁极性序列。. 崇左地区的洞穴堆积记录了Matuyama负极性时的大部分,包括Olduvai和Jaramillo正极性亚时。代表该区早更新世巨猿动物群不同演化阶段的四个化石组合的年龄分别为~2.0 Ma(百孔洞),~1.8 Ma(巨猿洞),~1.2 Ma(三合大洞),~1.0 Ma(缺缺洞)。.布兵盆地的洞穴堆积记录了Gauss正极性时晚期至Brunhes正极性时的沉积,其中赋存的哺乳动物群年龄为:~2.6 Ma(么会后山洞)、~1.9 Ma(吹风洞)、1.95–1.78 Ma(么会洞)、0.99–0.78 Ma(宝莱洞)、~0.7 Ma(雾云上洞、感仙洞)。雾云洞的沉积物和动物群时代为Brunhes正极性时晚期。. 此外,综合上述崇左地区和布兵盆地洞穴堆积的哺乳动物群年代学结果以及前人的年代学数据,建立了我国华南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年代框架及其序列,其结果为深入研究华南亚热带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巨猿动物群和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演化提供了坚实的年代学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兰州盆地第三纪哺乳动物群的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
兰州盆地新近纪泉头沟动物群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
内蒙古中新世宝格达乌拉哺乳动物群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广西布兵盆地更新世地层年代学及猩猩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