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及周边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联合反演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274056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120.00
负责人:宋晓东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京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金星,鲍学伟,于大勇,蔡辉腾,徐树斌
关键词:
台湾海峡台湾造山带地震层析成像联合反演三维地壳上地幔结构
结项摘要

This proposal seeks to determine 3D crustal and upper mantle structure in the Taiwan Strait region (including Taiwan Island, Taiwan Strait,.and Fujian Province). Situated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Philippine Plate and the Eurasia plate, the Taiwan Orogeny is very young with rapid rate of deformation, producing one of the highest seismicities in the world. The mechanisms for the Taiwan Orgogeny have been debated. A major contention is whether it is a "thin-skinned" effect as in the classical critical wedge model or it involves deformation at.greater depths (as in the "lithosphere collision hypothesis") and perhaps extends to greater distances into the Taiwan Strait. However,the focal mechanism of a recent great earthquake in the Strait seems and existence of "traverse" structure may suggest a mantle source of the deformation in Strait. Seismic imaging of the Strait is virtually non-existent. Our studies will help address such fundamental questions. We are blessed with a great opportunity to study in this region: availability of huge datasets i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the recent advance of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and the joint inversion methodologies, and a unique data set of controlled explosions. Our research has also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for promoting cross-straight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and for training our young talents in this important area.

台湾造山带是研究造山过程的极佳场所,而其剧烈的地震活动不得不引起海峡两岸乃至世界的关注。台湾造山带形成机制目前有很大争议,焦点在于其变形是否只局限于地壳表层或是包括整个岩石圈地幔深部变形。这个争议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造山带的影响范围是否延伸到海峡。台湾海峡内平均小于百年就有一次强震。上次海峡大地震的震源机制与台湾东部碰撞带截然不同,而与区域内的"横断"构造似乎有类似性,说明可能与深部地幔活动有关。本项目总体目标是根据包括P波、接收函数和面波等观测资料,采用多种联合反演的方法,确定台湾海峡地区(包括台湾岛、台湾海峡、福建沿海)的地壳上地幔三维结构。我们将整合两岸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地震数据。其中多次大型的人工爆破资料非常独特,不仅可以用来建立三维模型,同时可以用来检验模型的可靠性和地震定位的精确度。本项目将助于回答以上基础问题,同时在海峡两岸交流和人才培养和地震减灾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项目摘要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解决台湾及台湾海峡地区的地壳上地幔模型参数,包括:P 波, S 及莫霍面深度分布。我们搜集的大量和多种数据,包括目录走时、手挑走时、地震波形、连续波形;利用和开发多种手段,包括走时反演,环境噪声相干成像和地震面波层析成像,以及接收函数、面波联合反演,P 波、接收函数、面波联合反演。我们得到了一个高分辨率的中国3D S波大陆岩石圈模型和地壳厚度。同时得到几个区域研究结果,包括渭河-陕西裂谷、华北克拉通、青藏高原东南部、以及东北亚地区高速俯冲板块的结构。我们对中国南海、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及周边区域进行Pn波地震成像,结果显示琉球、台湾东部、菲律宾岛弧明显的低速特征。台湾造山带与台湾西部及台湾海峡明显差异,显示台湾碰撞带的“厚皮”(岩石圈尺度)模型的作用。我们发展了新的表面波频散、接收函数及P波速度联合反演方法。 通过跟台湾同行合作,我们已经取得台湾3D地壳P波模型。本项目科学意义包括(1)发展的3D S波模型对于相关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最新发表的模型已经被引用25次,不包括以前发表的模型被引用168次)。 (2)发展的联合反演方法对分辨地壳Vs、Vp/Vs及间断面有重要意义,将可以广泛应用于地壳结构及动力学研究。(3)证实台湾造山带厚皮变形模型。 薄皮和厚皮变形模型一直存在争议。我们Pn波成像结果显示厚皮模型,包括岩石圈的变形更适合台湾造山带。另外,我们开展了跟台湾同行的合作、增进了解,进行了大量的国际交流、邀请多位学者访问美国学习,培养了两名博士后和三名研究生。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3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4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5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DOI:10.19596/j.cnki.1001-246x.8419
发表时间:2022

宋晓东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11872108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640080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41330209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9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51608116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774056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270588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联合反演面波和体波研究大别造山带地壳上地幔结构

批准号:41874058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罗银河
学科分类:D0404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利用人工和天然地震数据联合反演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批准号:41404079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张衡
学科分类:D0407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鄂尔多斯块体及周边地区地壳与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研究

批准号:41774102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吴建平
学科分类:D0407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南极大陆及周边地区地壳和上地幔三维深部结构研究

批准号:40874021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安美建
学科分类:D0404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