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纳米颗粒与仿生物膜相互作用的物理机理

基本信息
批准号:1147415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95.00
负责人:马余强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京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朱涛,丁泓铭,方佳节,张瑞芬,冯佳伟,李振鲁
关键词:
纳米颗粒仿生膜配体受体作用非能量输运仿病毒
结项摘要

As a frontier of the life sciences, transport of biocompatible nanoparticles across cell membrane through the energy-dependent and energy-independent pathways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s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live cell researches. One prevailing problem in these studies is the wide variety and high complexity of the cells and culture mediums, which makes the understanding of experimental phenomena difficult and incomprehensive.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model lipid membrane systems, we are going to use the nanoparticle-membrane interaction as a key to investigate the energy-independent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behavior. Specifically, following problems will be resolved: 1) the distribution of nanoparticle on the biomimetic multi-component membrane; 2) the GUV, SUV morphology change dynamics arose from nanoparticle; 3) the lateral diffusion property of membrane-attached nanoparticle and the lipid connected; 4)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and endocytosis pathway of nanoparticle with ligands (liposome and cell experiments). Nanoparticles with proved biomedical potential, including the soft/hard positively charged nanoparticles, patterned/random-decorating amphiphilic nanoparticles, and multiple-recognition-site nanoparticles will be adopted. Our study will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mechanism, toxicity origin of nanoparticles. Guidelines to synthesize safe, effective nanoparticle-based drug carrier will also be gained.

生物相容的纳米颗粒的非能量和能量输运途径是生命科学的前沿热点问题。相关新纳米材料合成和细胞层面研究逐年递增。由于细胞种类多样性和细胞环境复杂性,尚存在一些不一致的结论和无法解释的现象。如何全面系统地理解纳米颗粒-膜相互作用与纳米颗粒非能量输运的关联是研究这一热点问题的关键。在此,我们基于仿生物膜模型,选择带正电纳米颗粒(软、硬)、双亲性纳米颗粒(有序、无序表面形貌)和具有多价识别功能团的仿病毒纳米颗粒(低价、多价识别),从实验的角度,结合理论和模拟,研究1)纳米颗粒在仿生物功能膜上分布;2)纳米颗粒引起GUV或SUV形变的动力学过程;3)单个纳米颗粒和单个磷脂在SLB和GUV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模式;4)结合真实细胞,理解配体修饰纳米颗粒的吸附行为和内吞的途径。通过该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和任务的完成,加深对纳米颗粒跨膜输运、生物毒性成因的理解,为指导合成安全、高效的纳米载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本项目从实验和理论角度研究了复杂纳米颗粒与生物膜作用的物理机制。首先,发现静电排斥的阴离子性颗粒与细胞膜结合的“类电荷吸引”效应,粒子以棱角区域接近膜,并诱导带电组分的再分布。报道了与粒子修饰链构象相关的熵变诱导的旋转,用于引导其在生物膜表面的取向和内吞。研究了粒子的双配体图案化、长度匹配等对膜完全及受挫包裹的影响,给出了双面神微粒的载药优势。考察了肿瘤和正常细胞对聚合物-纳米粒子复合体系的结合差异,优化了高分子类型、密度及配体类型的选择。比较了亲水和双性离子型聚合物修饰对粒子选择性内吞的影响,寻找抗蛋白吸附和细胞靶向要求间的平衡。发现聚合物胶束实现渗透、融合及包裹进入细胞膜由配体作用、疏水性、带电性等因素决定。利用超声冲击波和纳米空泡实现药物的穿膜输运。探索了媒介环境电解质条件对内吞的影响,深化了水合作用和离子吸附效应的理解。研究了静电吸引条件下,克服膜融合势垒的条件。构筑了仿中性粒细胞粒子用于炎症治疗。同时,我们借助温度梯度与激光辐照,调控了细胞膜的再组装行为,包括形成内吞外泌相关的微管、囊泡结构等。分析了渗透作用及氧化石墨烯转变气体释放在其中的作用。利用磁性颗粒在磁场下的排布,调控了细胞的取向和运动。最后,根据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探索了响应型聚合物、活性粒子的组装结构与机理。研究结果将为纳米粒子及其组装体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深入应用提供新的启示和指导。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3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DOI:10.12068/j.issn.1005-3026.2019.06.009
发表时间:2019
4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5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DOI:10.1360/N972018-00955
发表时间:2019

马余强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10334020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18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10974080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4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0574061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90103035
批准年份:2001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19404006
批准年份:1994
资助金额: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91027040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8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19847003
批准年份:1998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20674037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774147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7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功能性纳米颗粒对生物膜表面重构的物理效应研究

批准号:11204033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王婷
学科分类:A2001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蛋白质和纳米颗粒与生物膜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批准号:10947136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梁清
学科分类:A25
资助金额:3.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3

银纳米颗粒对细菌生物膜的毒性机理研究

批准号:41907347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董峰
学科分类:D0708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基于磁场集聚与纳米颗粒敏感的仿信鸽磁矢量传感器研究

批准号:5137546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张晓明
学科分类:E051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