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项研究工作对软岩(特别是泥岩,页岩等)峰后蠕变机理的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软岩蠕变,尤其是峰后蠕变的认识,特别是实验室中软岩岩块在破坏以后且仍存在一定残余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其蠕变(流变)特性的敏感性—对围压和轴压的微小变是显著敏感的。这一特性及其蠕变(流变)规律也在工程实验中得到了验证:通过对小浪底工程导流洞上中导洞不同区域的划分及不稳定区域的评价,充分揭示了上中导洞围岩不稳定区域及其变形之本质,源于上中导洞开挖导致部分围岩变形破坏,从而进入峰后变形区,而又缺乏强有力的加固措施,致使围岩峰后蠕变的不稳定发展。同时软岩峰后蠕变机理也应用于岩石开挖中超挖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新疆软紫草提取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小鼠原位肝癌的作用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2A66铝锂合金板材各向异性研究
水岩耦合作用软岩巷道蠕变失稳机理及其控制研究
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蠕变特性及时效分区形成机理研究
基于裂隙时效演化的软岩路堑边坡蠕变-失稳机理研究
超深矿井软岩裂隙-湿度-应力耦合蠕变破坏与高强控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