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地区根系周转及其对碳水循环的影响

基本信息
批准号:40971033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1.00
负责人:张志山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何明珠,谭会娟,贾荣亮,黄磊,高艳红
关键词:
土壤碳库荒漠生态系统土壤水分微根管根系周转
结项摘要

荒漠地区植物的根系周转受到水分有效性的制约,进而对该区的碳循环产生影响。对荒漠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根系周转的研究,不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植物-水分关系和群落演替机理,而且帮助我们了解荒漠地区植被建设对碳循环的影响机理和程度。本项目将选择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天然植被区和不同年代建植的人工植被区为对象,以微根管法为主研究荒漠植物群落的根系周转特征,探讨根系周转-水分关系,确定其对深层土壤碳库的贡献量。

项目摘要

荒漠地区植物的根系周转受到水分有效性的制约,进而对该区的碳循环产生影响。本项目选择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天然植被区和不同年代建植的人工植被固沙区,研究了植物根系分布和动态,探讨了它们同土壤水分和碳循环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固沙区年龄的增加,在垂直分布上根系逐渐向浅层化方向演变,在水平尺度上呈均匀分布以便于高效利用降水。固沙区细根的动态同一月前的土壤含水量呈显著对数关系,根系的生长高峰期对应于土壤水分的损耗高峰期,而根系的死亡率同半月前的生产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根系周转,每年固沙区1 m土体收到6-7 g m-3有机碳,使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固沙区年龄延长而增加。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OI:10.13836/j.jjau.2020047
发表时间:2020
3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4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5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张志山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0501004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471434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170385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5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牛羊混合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根系周转和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批准号:31560141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王占义
学科分类:C0306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荒漠地区梭梭根系对优先流影响的试验研究

批准号:41501044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赵丽雯
学科分类:D0702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垦荒/弃耕干扰对荒漠-绿洲系统细根周转的影响

批准号:31060075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常顺利
学科分类:C0306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干旱指数对森林碳水循环结果定量影响研究

批准号:31800538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梅晓丹
学科分类:C1608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