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器件中碳酸铯向有机材料电子注入机理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61106094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31.00
负责人:连加荣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深圳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曾鹏举,刘瑞友,刘亚伟,廖巧生,徐健
关键词:
碳酸铯阴极界面有机电致发光电子注入机理化学作用
结项摘要

碳酸铯作为有机发光器件的电子注入材料表现为电子注入能力强、对阴极材料不具选择性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碳酸铯对有机材料是否具有选择性,不利于碳酸铯与有机材料的优化组合;此外,碳酸铯向有机材料的电子注入机理也有待研究。.本项目拟系统考察碳酸铯与不同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组合对电子注入能力的影响,掌握电子注入能力随有机材料类型变化的规律;拟通过紫外光电子能谱、阻抗分析仪和光伏测试系统分别考察材料能级结构、器件阴极界面载流子分布和器件内建电场变化,构建碳酸铯向有机材料电子注入的物理模型;拟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合紫外可见、红外吸收谱技术定位参与化学作用的原子和基团,研究有机材料和碳酸铯的化学反应过程,分析对电子注入的影响。.本项目的实施可为碳酸铯选择有机电子传输材料提供依据,也为匹配碳酸铯设计合成新型的有机电子传输材料提供指导原则,并有助于完善和丰富对电子注入机制的研究。

项目摘要

本项目严格执行研究计划,系统对比了八种常用电子传输材料与碳酸铯组合对阴极结构电子注入能力的影响,发现二氮菲衍生物具有最强的电子注入性能;结合光电子能谱、光伏技术、单载流子器件的电流特性,我们研究了该界面的增强电子注入的机理,提出偶极矩是电学掺杂外的另一个增强电子注入的原因,从而建立了该界面电子注入的物理模型;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和可见光-红外吸收谱,研究二氮菲衍生物与碳酸铯的化学作用情况,定位了参与化学作用的官能团,据此指导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基于邻菲罗啉为核心的新型有机电子传输层。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2

聚酰胺酸盐薄膜的亚胺化历程研究

聚酰胺酸盐薄膜的亚胺化历程研究

DOI:10.3969/j.issn.1005-5770.2022.09.012
发表时间:2022
3

基于天然气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的非共沸混合工质性能分析

基于天然气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的非共沸混合工质性能分析

DOI:10.3969/j.issn.1001-2222.2015.03.010
发表时间:2015
4

添加有机物料对豫中烟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添加有机物料对豫中烟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DOI:10.13227/j.hjkx.202109003
发表时间:2022
5

粘土矿物参与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研究

粘土矿物参与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研究

DOI:
发表时间:

连加荣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材料界面改性研究

批准号:21071108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许并社
学科分类:B0203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电子自旋可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批准号:90401006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侯延冰
学科分类:F050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3

有机分子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

批准号:20272019
批准年份:2002
负责人:孙小强
学科分类:B0112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自旋极化电子注入有机材料的基本性质研究

批准号:10474056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解士杰
学科分类:A20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