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快捷方便的方法来发现并确认裸活动星系核(Naked AGN)。裸活动星系核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活动星系核:它们不具备普通活动星系核的所包含的最基础的宽发射线区结构。但是到现在为止,已经确认且报道过的裸活动星系核,只有十几个源。研究裸活动星系核的特征,将极大的有助于揭开活动星系核的宽发射线区的诞生(或者死亡)机制,以及揭示活动星系核是如何从活跃期过度到宁静期的。但是裸活动星系核数目的稀少阻碍了这方面研究的进展,因此我们提出一项新的方法,通过普通的光学波段的窄发射线的特征来发现和确认裸活动星系核。SDSS大天区巡天样本的存在,让我们有机会将裸活动星系核的样本数目从十几个扩展到接近600个。我们将首次对大样本的裸活动星系核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我们希望在能够揭开活动星系核宽发射线区的诞生(或者死亡)机制外,还将有助于理解裸活动星系核中心区域的吸积机制。
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关于裸活动星系核的项目研究基本上按计划合理执行,且项目执行时间紧凑,完成了研究计划的预期目标:通过SDSS Stripe82数据库,深入研究活动星系核的光变特征,完善并发展自己的光谱及光变特征处理程序,建立大样本的裸活动星系核并研究其特征。在三年的研究计划期间,在项目资助下,在MNRAS和ApJ上独立发表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文章7篇,参加国际会议4次并作分组报告,参加全国性会议6次(其中四次作分组报告)。在项目执行期间,我们取得了如下的主要成果。(1):通过光变特征,确定了宽线双峰源其双峰结构宽发射线的吸积盘起源,提出了一种独立的方法来测量中心黑洞质量,并通过SDSS Stripe82数据库,建立了一个大样本的宽线双峰源(含有160个宽线双峰活动星系核),进而通过光变曲线的标准偏差特征对宽线双峰源的双黑洞模型进行了合理的探讨,双黑洞模型的可信度低于2%,后续的研究结果正在处理中。(2):对活动星系核宽发射线区的分层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确定并征认了PG类星体0052+251中心的中等尺度的宽发射线区,同时通过SDSS Stripe82数据库,建立了一个大样本的可能具有中等尺度宽发射线区的活动星系核(含有超过100个源),后续的光变特征处理结果正在进行中。(3):通过SDSS Stripe82数据库,完成了大样本裸活动星系核的建立,完善了我们对SDSS光谱及测光光变特征的处理分析程序,首次新报道了281个可信的裸活动星系核,并对裸活动星系核的核区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活动星系核宽发射线区的缺失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高庙子钠基膨润土纳米孔隙结构的同步辐射小角散射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X射线晶体结构解析技术在高分子表征研究中的应用
IVF胚停患者绒毛染色体及相关免疫指标分析
Sloan 数值巡天(SDSS)星系特性的研究
LAMOST类星体巡天中几类特殊活动星系核的多波段观测研究
基于SDSS-IV/MaNGA巡天数据研究近邻椭圆星系和经典核球主导的旋涡星系的演化
星系核的活动及星系的结构--活动星系核的核区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