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根瘤菌-丛枝菌根共生体碳氮磷交换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402128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4.00
负责人:何树斌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龙明秀,李菁,张莹,张晓娜,陈志飞
关键词:
丛枝菌根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体光合碳同化
结项摘要

In this study, tripartite symbiotic association of alfalfa, arbuscular mycorrhizas fungi and rhizobium was chosen to be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rhizobia and mycorrhizal on alfalfa photosynthetic carbon assimilation and statu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vailabilities. We would analyze C:N:P stoichiometr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ymbiotic body tissues to clarify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rhizobium and arbuscular mycorrhizal on capacity of photosynthetic carbon assimilation and strength of carbon sinks in the host plant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vailabilities; further understanding coupling mechanisms between suppl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nd consumption of carbon unde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deficiency state; eventually revealing feedback relationships between host plants, microorganism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project could lay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use of rhizobia and arbuscular mycorrhiza as microbial fertilizer, which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system.

以紫花苜蓿-根瘤菌-丛枝菌根形成的共生体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氮磷添加下,研究根瘤菌和丛枝菌根与紫花苜蓿共生对寄主植物光合作用碳同化及氮磷营养状态的影响。通过对共生体内各组织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分析和研究,阐明不同氮磷供应下,根瘤菌和丛枝菌根与紫花苜蓿共生对寄主植物光合碳同化能力和碳汇强度的调节机制;进一步掌握在氮磷供应缺乏下,根瘤菌和丛枝菌根对紫花苜蓿氮磷供应与光合产物碳消耗之间的耦联机制;最终揭示寄主植物,微生物和环境因子之间物质交换的反馈关系。本项目可为利用根瘤菌和丛枝菌根作为微生物肥料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真菌,大约80%的陆生植物都能与其建立共生关系。在真菌与宿主植物形成的共生体中,真菌消耗宿主植物提供的光合产物完成其生活史,与此同时,AMF供给宿主植物磷(P)和氮(N)等营养元素。研究表明,紫花苜蓿能够与根瘤菌和AMF形成三者共生体。本项目以紫花苜蓿与AMF的共生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不同浓度N、P或水分条件下,宿主紫花苜蓿光合碳(C)同化的能力、N和P积累能力及叶片和根系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AMF的响应规律;研究了AMF和根瘤菌共同接种对紫花苜蓿的协同增效效益的潜在机制;阐明了叶片和根系的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宿主植物和菌根之间的C消耗与N、P的转运能力的指示作用;通过对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δ13C和δ15N的量化分析,揭示了紫花苜蓿与AMF之间光合C消耗与N、P等营养物质转移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AMF能够通过增强紫花苜蓿的光合气体交换的能力、叶绿素浓度和N、P营养物质含量等,提高宿主紫花苜蓿在低浓度N、P或干旱胁迫环境下的生长能力。与此同时,紫花苜蓿的叶片和根系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宿主植物对菌根的依赖程度、宿主植物的C消耗与菌根N、P营养物质的转运能力及土壤中营养物质有效性等。然而,由于植物的地上和地下组织在生长环境和生理生化属性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对AMF和水分的响应规律不同。此外,AMF和根瘤菌的共同接种在一定的范围内对紫花苜蓿有协同增效效应,但此效应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受外源N、P浓度、菌种类型和宿主植物生长阶段等多个因素的影响。AMF降低了叶片的δ13C,相比之下,叶片δ15N对菌根的响应取决于土壤水分有效性。总之,本项目的开展旨在最终试图揭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AMF与宿主植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反馈关系,能够为进一步利用AMF的属性提高农业生态系统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5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何树斌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丛枝菌根共生体中碳、氮相互"对话"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

批准号:31370144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田春杰
学科分类:C0106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氮沉降影响羊草-丛枝菌根共生体适应盐碱逆境的生理机制解析

批准号:31502013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蔺吉祥
学科分类:C160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丛枝菌根共生对宿主植物适应低磷土壤的影响

批准号:31470483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陈欣
学科分类:C0305
资助金额:8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星星草-丛枝菌根共生体应答盐碱逆境的生理机制解析

批准号:31601986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杨春雪
学科分类:C16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