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地理水文气象信息,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河道流量的时空变化,并确定各流量特征值的发生概率最大的时间,依此确定野外观测的时间。通过春夏秋三季干支流汇合处两栖动物多样性和环境水文因子的野外多点观测,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解释环境水文因子对两栖动物多样性的贡献,建立流量变化与两栖动物多样性指标的关系式,揭示两栖动物多样性对流量改变的承受范围及其季节变化。在模拟和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以维护两栖动物多样性目前水平为生态保护目标的河道生态需水量及其季节变化,揭示河道生态需水量的沿程变化规律。本项目将建立一个立足整体性观念,结合本地栖息地生物实地调查,且可操作性强的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为国家重大需求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接受调水量论证和调水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安全与生态需水量研究
基于生态-生境-流量时空分组响应机制的鱼类生态流量研究
青藏高原东部生态区水资源状况及其与气候变化的联系
基于水生态系统调节功能的珠三角河道生态需水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