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面积水稻田受到重金属污染。这些污染物(尤其是As、Cd)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和品质,影响人类健康。目前尚未有一种廉价高效的修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受污染稻田,而筛选和培育出对这些毒性元素低积累(尤其在谷粒)和高耐性的品种被认为是从污染土壤上持续生产安全大米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弄清水稻对As和Cd吸收、积累和耐性的机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水稻的通气组织和渗氧是其适应稻田湿地环境的决定因素,现有的结果暗示渗氧在水稻对As和Cd的吸收、积累和耐性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但这些作用及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室内盆栽和田间实验,从不同角度研究水稻根的渗氧(量和率)、孔隙度对水稻As、Cd的吸收、积累和耐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实验结果将从新的角度去揭示不同水稻品种间对重金属的积累和耐性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为筛选和培育低积累、高耐性的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渗氧调控对水稻吸收土壤Cd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基因型和水分条件对水稻Hg的吸收、积累和耐性的影响及机制
渗氧对水稻砷吸收的影响及调控研究
根表铁锰膜对控制水稻吸收积累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