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研究表明,病毒感染性温病湿热证与炎症因子相关信号通道可能具有某种关联性,运用清热化湿法干预也可影响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针对岭南温病以湿热证多见,新发突发传染病多为病毒性感染、临床表现以湿热为主要证候,清热化湿法可取得良好疗效,本研究进一步在课题组前一个基金项目建立的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的基础上,优化造模方法,采用模拟内外湿热环境、腹泻导致脾虚再加流感病毒感染复合因素造模,使之更符合温病湿热证形成的客观实际;并通过此模型以及临床病例同步观察NF-κB,TGF-β,MAPK, 内毒素相关信号转导指标等炎症因子相关信息通路表达和模型肺、肾及消化系统组织水通道蛋白的改变,以求初步阐明温病湿热证的部分客观物质基础;同时以蒿芩清胆汤为代表方,进一步探讨清热化湿法干预作用的靶点和机制,为揭示温病湿热证的证候实质、研发清热化湿法的有效方药、提高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水平奠定基础。
温病湿热证是中医热性病中具有特殊规律的一类症候群,特别是在地理环境比较炎热潮湿的沿海地区尤为常见,而现代人饮食结构的改变,使脾气受损,脾虚湿盛,内外合邪更易诱发温病湿热证。现代医学发现温病湿热证与炎症存在密切关系,炎症介质是湿热证发病的重要因素。本课题是温病湿热证炎症因子相关信号通路的改变与清热化湿法干预的研究,在该课题的资助下,在已建立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的基础上,优化造模方法,采用模拟内外湿热环境、腹泻导致脾虚再加流感病毒感染复合因素造模,创新性建立出新的小鼠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为今后研究湿热证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动物模型。运用该小鼠模型为对象,我们研究了蒿芩清胆汤和利巴韦林治疗下IgM、IgG、IL-8、TNF-ɑ、TGF-β1、LBP、TLR4和sCD14含量的变化,发现模型组CD14和TLR4含量升高,而蒿芩清胆汤组和利巴韦林组CD14和TLR4含量降低,说明了蒿芩清胆汤能减轻温病湿热证出现的炎症反应,其着点在于TLR4和sCD14。该课题的临床研究选择了广东地区的确诊甲型H1N1患者为研究群体,研究了温病湿热证对IgM、IgG、IL-8、TNF-ɑ、TGF-β1、LBP、TLR4和sCD14的影响,研究提示温病湿热证患者血清LBP、TLR4和sCD14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温病湿热证患者明显高于温病温热证患者,揭示了温病湿热证会使TLR4和sCD14含量出现特异性变化。围绕该课题,我们课题组发表论文3篇,其中1篇被SCI(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IF1.44)录用,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基于Hp相关胃病NF-kB通路及微生态改变脾胃湿热证的研究
清热、温补不同治法干预肿瘤相关炎症的时机选择及其调控TAMsNK-kB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
基于代谢组学的儿童孤立性血尿湿热证生物标志物筛选及清法方药干预的研究
肝火证、肝胆湿热证本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