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研制出一整套臭氧发生、配气、和浓度检测装置,分别研究了253.7nm紫外光下溴、溴代甲烷等对臭氧光解损耗的影响以及外加O2、N2的影响。表明纯臭氧光解量子产额为4.75,Br原子能显著催化臭氧的损耗;一/二溴代甲烷+O2/O3体系光解产物都是CO2、CO、Br2\H2O,但机理各有不同;并比较了各体系的光解离速率。同时研究了哈龙、氟里昂等与O3体系的紫外光解机理,产物均含有 CF2O及卤素单质,并得出O(1D)与CF2Cl Br、CF3Br的基元反应速率分别为0.90×10(-10)和0.98×10(-10)cm(3)mole(-1)s(-1)。进一步,模拟南极低温条件,考察了Fe2(SO4)3、MnO2固体颗粒表面的248nm紫外光下臭氧的消融。表明二者均可加速凝聚在其表面的臭氧解离且后者催化作用更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行为安全损耗和激励双路径管理理论研究
北京市大兴区夏季大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水平、来源及影响
ABTS法和DPPH法测定类胡萝卜素清除自由基能力的适用性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大气臭氧消融中化学反应的微观动力学
大气臭氧损耗有关的化学反应过程研究
与大气臭氧损耗有关的化学反应过程理论研究
超细颗粒物低温反应调控大气臭氧耗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