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云南、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南、贵州等省的铜、铅、锌、铬、镍及汞矿的植被进行了广泛调查和取样分析,先后发现十余种铜、铅、锌、镍的积累植物和超积累植物,并证实这些植物的分布与一定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有关。上述特种植物的发现,为人们利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奠定了物种基础,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铜超积累植物海州香薷和鸭跖草的水培和土培试验表明,海州香薷的生物量随栽培介质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鸭跖草的生物量的变化并不明显。两者都能积累相当数量的重金属,且对施肥措施反应灵敏,其耐重金属特性具有遗传性,可能与其体内存在低分子量有机酸有关,也可能与其根际存在某些重金属群落有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根际锌形态分布特征与转化机制
超积累植物根际土壤锌和镉释放机理的研究
东南景天超积累锌的根际环境特性研究
超积累植物根际微生物演替规律及其对重金属活化吸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