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种内分化的中药大黄道地性形成的遗传学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470401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5.00
负责人:王戌梅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周天华,钱增强,李延,周云,樊凯,孙晓洁
关键词:
居群动态历史细胞地理学道地性大黄种内分化
结项摘要

Studies on geoherbalism have long been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pharmacology. Investigating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the source plants and the history of population dynamics can help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causes of intraspecific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ource plants, and thereby to reveal the geoherbalism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Rhubarb is an important bulk medicinal material, and its source plants (i.e. Rheum officinale, R. palmatum and R. tanguticum) are ideal candidates for studying geoherbalism formation. Our 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se three 'specie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single species. However, there occurs high intraspecific differentiation. In this project, with 'population' as the basic unit, w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and divergence of the source plants at chromosomal, gene (i.e. cpDNA & nucDNA) and microsatellite (SSR) loci levels. In association with paleogeologic and paleoclimatic data, the relationship of intraspecific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geoherbalism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hubarb would be discussed. This study attempt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of geoherbalism formation of rhubarb and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ary history,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source plant of rhubarb on both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evels. The findings would not only explain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the geoherbalism formation of rhubarb, but als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studying geoherbalism formation of similar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药材道地性的研究一直是中药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对其原植物的遗传分化、居群动态历史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药材原植物的种内分化和现今分布格局的历史成因,进而揭示药材道地性的形成机制。大黄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常用大宗药材,其原植物(药用大黄、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是研究药材道地性形成的理想材料。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种是不成立的,但种内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分化。因此本项目拟以大黄原植物的自然居群为研究单元,从染色体、基因(单亲遗传的叶绿体基因和双亲遗传的核基因)及微卫星位点三个层面对大黄原植物的群体变异和遗传分化进行研究,揭示其遗传变异的地理空间格局式样;结合大黄原植物起源以来的古气候和古地质资料分析,探讨其自然居群的种内遗传分化与大黄药材道地性形成的关系。本项研究是从细胞和分子层面阐释大黄原植物的起源与进化历史、居群动态及其与大黄道地性形成关系的一种尝试,研究结果可为其它药材的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项目摘要

大黄原植物种内存在着巨大的分化,是研究药材道地性形成的理想材料。本项目从染色体、叶绿体基因与核基因及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了大黄原植物的遗传分化及其与现今分布格局的关系以及居群动态历史,揭示了大黄道地性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如下:染色体分析表明大黄原植物均为二倍体,核型上存在一定变异,但这种变异与形态变异没有相关性;除叶绿体基因显示大黄原植物无明显的遗传结构以外,低拷贝核基因和微卫星位点标记证据均支持大黄原植物居群整体上可划分为东、西部两大分支,尽管在个别居群上在两种遗传标记间存在差异。核基因数据支持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两个分支之间,分支以内的遗传变异较小;而微卫星位点标记支持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分支之间的遗传变异较小,这种差异可能与基因的进化速率不同有关;更新世期间发生的地质事件以及气候的剧烈振荡对大黄原植物的分布格局形成及进化历史有较大的影响;大黄原植物在遗传上划分的东、西部两大分支与地理分布格局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与传统的大黄道地与非道地产区吻合,即西部分支代表大黄道地产区,东部分支代表大黄的非道地产区,大黄道地性的形成与其原植物的种内分化相关;该项目的完成为同类型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也为大黄原植物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3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4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5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中药道地性及其形成的环境机制

批准号:81130070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郭兰萍
学科分类:H3201
资助金额:26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2

基于蒽醌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变异的大黄道地性形成机制研究

批准号:31770364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王戌梅
学科分类:C020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中药枳壳“道地性”研究

批准号:81760680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杨武亮
学科分类:H3201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中药材道地性的系统研究

批准号:39730500
批准年份:1997
负责人:胡世林
学科分类:H320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