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选取两种不同放牧强度下(轻牧、重牧)的天然草地,代表高寒草地不同退化演替阶段;选取一年生人工草地、封育的退化天然草地、退耕还牧地和农垦油菜地,代表高寒草地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通过对其植物群落学特征、初级生产力、土壤温室气体CO2排放、土壤有机物质的矿化作用、放牧(饲喂)和农产品生产对高寒草地碳的外源性输入与输出数量等的野外观测,结合室内分析,探索人类活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基于MODIS-NDVI数据的植被碳汇空间格局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量化辨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藏北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库时空动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固碳功能对人类活动的适应与维持
人类活动影响下天山北麓碱化土壤碳库构成及其固碳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