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毒素是危害人类食物链安全的主要因素,受到全世界的重视。粮食及其制品中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检测方法至今是国际上食品分析的热点及难点问题之一。本课题拟通过对目标真菌毒素的结构分析,应用免疫化学的方法和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获得高度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通过与包覆有功能基团的合成纳米磁珠相连接,合成制备可与真菌毒素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纳米磁珠。通过摸索全面和通用的样品提取方法和利用相应的免疫化学分析技术,建立完成基于纳米免疫磁珠技术的快速测定粮食及其制品中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含量的快速检测技术,为我国食品安全监测体系提供可行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粮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检测方法至今是国际上食品分析的热点及难点问题之一。本课题通过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T-2毒素的结构分析,分别合成出具有免疫原性的全抗原,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检测偶联物及载体蛋白的分子量,进而免疫小鼠制备出相应的多克隆抗体;利用获得的抗体与磁珠偶联,用多种方法制备免疫磁珠,包括一种定向偶联方法和两种非定向偶联方法,对三种方法的温度、时间、投料比进行了优化,并最终制备出具有满意偶联率和抗体活性的免疫磁珠;对免疫磁珠的毒素结合种类及饱和吸附量进行了详细评价;并最终建立免疫磁珠前处理UPLC-MS/MS测定的用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T-2毒素及其类似物的分析方法,并用于粮食类食品的分析。其中ZEN、T-2系列的毒素在 1 ~ 40 ng/mL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 0.99,检出限(LOD)除HT-2和β-ZOL是低于1 ppb外其他均低于0.1 ppb。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动物细胞线粒体响应单端孢霉烯族霉菌毒素的分子机制
环氧化物还原酶降解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机理研究
多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动物体内体外的联合代谢研究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的农产品中单端孢霉烯族类毒素联合毒性评价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