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研究按磁扰日类型分类考察中低纬电离层和地磁扰动形态的时空变化,并配之赤道和极光区现象了解全球图象。研究方法:典型事例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并检验理论的有关结论。主要研究结果:(1)确立了用物理意义的磁扰日分类原则。(2)磁层对流、场向电流和电离层扰动电场所导致的电离层和地磁变化常可互相印证。(3)多个经度链上多台资料分析表明,白天f0F2和夜间h'F变化也能较好反映磁层耦合信息。(4)夜间中低纬区多站h'F突增是磁层耦合导致东向电场的结果。(5)单个磁暴期内大量台站的f0F2暴时变化分析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6)高时间分辩率的地磁资料能大致地反映极光区电集流的演化和二区场电流的建立过程。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极区电离层对流速度的浅层神经网络建模与分析
考虑铁芯磁饱和的开关磁阻电机电感及转矩解析建模
中低纬电离层与日地能量输运
中低纬电离层-大气层动力耦合研究
暴时高-低纬耦合及其对中低纬电离层暴的影响研究
中低纬电离层闪烁与地磁场相关性分析及闪烁形态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