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环类DNA双光子发光探针的构筑及应用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10506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李俊芬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山西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笃信,高首勤,刘巧玲,张建刚,成文萍,王旭,乔小娜
关键词:
合成芴衍生物咔唑双光子吸收发光探针
结项摘要

本项目旨在以芴或咔唑衍生物为母体,将咔唑、芴酮、苯胺等电子给体或电子受体基团组装在分子结构中,构筑新颖的杂环类双光子发光探针。以稳态荧光光谱、时间分辨荧光光谱考察其光物理和光化学特性,包括电荷转移机理、单/双光子激发荧光/磷光特性等,揭示化合物发光特性与构效之间的关系。同时筛选出发光效率高、性能优良的化合物作为发光探针,以键合前后单双光子光谱参数的变化,研究化合物与各种DNA的相互作用,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研究其作用机理,并结合量子化学方法建立探针与DNA的相互作用模型,从而开发出选择性好、生物损伤小、灵敏度高的单/双光子发光探针,建立双光子发光探针与DNA相互作用的新方法,为其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医学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已报道的双光子荧光化合物的π共轭桥大多为含芳香环的单双键交替的共轭体系,由于单双键交替结构的易变性(例如顺反异构)而难以获得理想的分子平面性。本项目以芴或咔唑为共轭桥,芴酮、咔唑等基团为端基,合成表征了十余种新型有机电荷转移化合物。芴基与咔唑为非常好的近理想平面(其平面性甚至优于二苯乙烯基), 分子的平面性有了根本的改观. 芴的2 ,7 位以及9 位具有很好的可修饰性,在2 ,7 位引入不同的电子给受体得到不同性质的光功能化合物。本项目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强蓝色荧光发射的芴或咔唑衍生物,并着重考察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双光子激发的上转换荧光性质.研究了化合物与DNA相互作用和作用机理。这些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平面结构,较大的共轭体系;荧光发射性能优良,生物相溶性较好;具有较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较大的双光子吸收。以相应激发波长激发,此类杂环化合物均在525-590 nm附近表现出有趣的双光子吸收。吸收截面在65.30~986.65 GM。与DNA作用后,TPA 截面大大提高。所合成的化合物作为DNA探针在生物检测方面具有较大的穿透纵深和较小的光损伤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2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20.19.016
发表时间:2020
3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DOI:10.6052/1672⁃6553⁃2017⁃059
发表时间:2018
4

行为安全损耗和激励双路径管理理论研究

行为安全损耗和激励双路径管理理论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5

地膜覆盖与施肥对秸秆碳氮在土壤中固存的影响

地膜覆盖与施肥对秸秆碳氮在土壤中固存的影响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21.02.010
发表时间:2021

李俊芬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双光子荧光/磷光探针的构筑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批准号:20875059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董川
学科分类:B0403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杂环多分支双光子荧光材料的制备、双光子吸收及能量传输

批准号:60678042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钱鹰
学科分类:F0509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以DNA荧光检测为目标的高发光量子效率荧光探针和双光子荧光探针研究

批准号:21072196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杨国强
学科分类:B0111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双光子纳米生物探针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批准号:21075002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王伦
学科分类:B0404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