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冰期发生的剧烈气候波动对北半球物种的分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植物的分布范围随着冰期气候波动而发生进退。在再定居的过程中,伴随着物种分布区的收缩、片段化、和分布高度的改变,物种的遗传组成也会发生变化。我国大陆地区在第四纪时同样受到过冰期的一定程度的作用,这种气候波动影响了我国南北、东西植物区系的形成。本项目运用"种下-生物地理学"或"亲缘地理学"的方法研究我国植物区系成分的迁移路线以及可能存在的冰期避难所。拟选取多年生草本的鄂报春和木本的伯乐树为对象,比较分析其亲缘地理学式样。通过运用分子标记的手段,检测所选代表种在其现代分布区内的遗传结构(基因世系)式样,并结合现代的古气候资料,推定其与最近几次冰期的因果关系。本项目的实施对研究物种形成规律、探讨整个东亚植物区系分布格局的形成、演变以及制定保护生物学策略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新世纪以来中外儿童贩运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创新地理学的批判性思考--基于中国情境的理论创新
顾及功能语义特征的建筑物空间分布模式识别方法
银杏系统发育地理学研究:冰期避难所与祖先群体的探索
基于分子信息和化石花粉证据推测冰岛蓼冰期避难所及冰期后的迁移路线
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的物种形成:报春花属脆蒴报春组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地理学
伯乐树科植物形态结构及系统发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