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红参根中分得17种单体化学成分,并测定其结构式。其中11种为蒽醌类化学成份。11种蒽醌化合物经动物瘤杯L1210及人体瘤株:人胃癌细胞株,人口腔上皮癌细胞株及人肺癌细胞株筛选结果证明9种蒽醌化合物皆有不同强度的抗癌活性。其中4种活性最强,其半数有效浓度(IC50)达到美国癌症研究所(NCI)规定的有效标准。其中活性最强成分SHQ2的衍生物C-叔丁基蒽醌对L1210则无活性。共得活性筛选结果4S项。在比基础上初步探索了小红参蒽酯成份抗癌活性的构效关系,并提出有效先导化合物可能的化学结构模式。写出论文报告8篇,得到18种已经证明化学结构的单体样品。制订了各成份的分离及制纯化学工艺。为祖国传统医药提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新疆软紫草提取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小鼠原位肝癌的作用
木质素多聚体合成相关的LAC基因家族的进化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的克隆
杨树4CL基因家族调控木质素生物合成机制研究
漆酶基因家族扩张与林木木质素积累之间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