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腹蛙性染色体分化与性别决定格局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77243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曾晓茂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夏云,原秀云,罗玮,刘婷,宋梦洹
关键词:
环境性别决定遗传性别决定种群结构染色体进化地理格局
结项摘要

The transitions from ancestral ESD to GSD were from the absence of sex chromosomes to the emergence of sex chromosomes, which have never disappeared and constitute an evolutionary trap. The ‘‘random sex determination’’ hypothesis advocates that sex determination is that ESD and GSD are just the two ends of a continuum. However, this view is not enough to be evidenced, especially when the group with the heteromorphic sex-chromosome is the comparitive reference. In this study, we assess whether GSD or ESD exsists at population, even family level, by a case study on the frog Quasipaa boulengeri (Anura, Dicroglossidae), which involving homomorphic or heteromorphic sex-chromosome in the species. First, we try to estimate the amount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exes and identify patterns of heterogamety with the sex linked microsatellite loci from the sex chromosome through isolating sex chromosome in the light microscope then sequencing. Second, we will try to detect the patterns of sex linkage using the sex linked microsatellite loci as well as SNP loci from RAD-seq sources. Third, we try to phase X and Y haplotypes by employing the SSR loci together with SNP loci. Fourth, we try to estimate the X-Y recombination rate between X and Y chromosomes at population as well as family level to know the reason that causes the suppression between X-Y recombination.

伴随着未分化的同形性染色体到高度分化的异形性染色体,性别决定的方式从ESD到GSD,落入了进化的陷阱而不再逆转。随机性别决定假说认为,性别决定是一个连续变化的体系, ESD和GSD两种性别决定各自代表连续系的两端,中间的则随着发育中环境影响而变化。然而,现有研究所涉类群非常有限。本研究拟选择兼有异形的和同形的性染色体的棘腹蛙为材料,借助于显微切割、WGA全基因组扩增、单染色体测序、FISH定位、RAD-seq等系列前沿技术,特别运用STRUCTURE雌雄差异估算等多重分析方法,重点:(1)检测异形的与同形的性染色体种群间两性分化程度是否不同;(2)检测性别连锁程度是否变化;(3)检测种群间Y单倍型的比例是否存在变化;(4)检测引起种群间X与Y重组抑制的原因是否不同。期望通过多侧面的分析,检验是否“随着性染色体分化程度增加,性别决定从ESD到GSD被固定”,对随机性别决定假说进行增补或修订。

项目摘要

伴随着未分化的同形性染色体到高度分化的异形性染色体,性别决定的方式从ESD到GSD,落入了进化的陷阱而不再逆转。随机性别决定假说认为,性别决定是一个连续变化的体系, ESD和GSD两种性别决定各自代表连续系的两端,连续体系中间的则随着发育中环境影响而变化。然而,现有研究所涉类群仅局限于欧洲林蛙1个物种。本研究选择兼有异形的和同形的性染色体的广布物种棘腹蛙多个种群为材料进行假说检验。借助于染色体显微切割、WGA扩增及测序,获得了棘腹蛙No.1染色体基因组。通过性别位点比对,证实No.1染色体即棘腹蛙的性染色体对。基于GBS、RNAseq等一系列基因组测序,通过性别偏好的生物信息分析,西部种群中获得雄性偏好SSR性别位点6个、涵盖东、南、西、北各分布区的5个种群SNP性别位点依次为833、212、550、518、123个。基于SSR和SNP双重性别标记进行的 “种群两性分化结构”、“遗传和表型性别的吻合度”、“ Y单倍型的比例” 等多侧面分析,在棘腹蛙物种中,异形与同形性染色体种群均表现XY型GSD遗传决定,性别决定基本不受ESD环境影响,“随机性别决定”假说不能得到求证。进一步研究发现,棘腹蛙西部种群中X染色体发生了易位重排,故在西部种群的雌、雄两性个体同时存在正常的Xn和重排Xr染色体两种形态。这些X与Y染色体间的重组抑制在进化上独立于易位重排,同时X染色体重排也加速了性染色体的分化。 5个种群的性别决定SNP位点均比对标定在棘腹蛙No.1染色体基因组,表明5个种群间不存在性染色体对间的转换。5个种群进行对比分析,确定5个种群的性别决定区域存在共享区,但各自区域的大小各不相同,表明棘腹蛙5个受检种群的性别决定区域已发生了移动或转换,在种下精细尺度上求证了性染色体快速转换(turnover)假说。研究为解读性染色体进化机制提供了新的案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4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5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DOI:10.11821/dlyj201810008
发表时间:2018

曾晓茂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870287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070090
批准年份:2000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570250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572241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272282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棘腹蛙染色体易位重排与其群体分化关系

批准号:31272282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曾晓茂
学科分类:C0402
资助金额:8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棘腹蛙生态系统能流模型的研究

批准号:39170137
批准年份:1991
负责人:李鹄鸣
学科分类:C0304
资助金额: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棘蛙亚科多样性格局与生态位进化研究

批准号:31270568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胡军华
学科分类:C0312
资助金额:8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棘头梅童鱼性别决定基因的筛查与特征分析

批准号:31872553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蔡明夷
学科分类:C1901
资助金额:5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