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孢白僵菌是最广泛和最重要的虫生真菌,在持续控制害虫和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具不可替代的作用,故倍受国内外生物防治界的关注。该菌以无性繁殖为主导的生殖方式和我们关于有性型的发现引发了关于其有性型在自然界发生的分子机理和无性型流行的原因的问题,但迄今始终未得到合理的解答。本研究拟通过DGGE技术结合EF1基因和Bloc位点的序列分析对有性型、无性型发生地及其中国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系统发育种进行鉴定,通过交配型基因扩增和SSR分析的分子技术,对这些种群的交配型类型和基因流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揭示球孢白僵菌有性型发生和无性型流行与自然种群交配型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的球孢白僵菌系统发育种存在有性型的可能性,最终为科学阐明该菌有性型发生及无性型流行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交配型分析今后也可用于生产菌株遗传育种的研究,为进一步推动球孢白僵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提供有用的技术途径。
球孢白僵菌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的虫生真菌之一,在持续控制害虫和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具不可替代的作用,故倍受国内外生物防治界的关注。由于球孢白僵菌以无性繁殖为主导的生殖方式和我们关于其有性型的发现,引发了其无性型流行的原因和有性型在自然界发生的分子机理的问题。本项目通过PCR-DGGE技术结合Bloc和TEF位点序列分析,对国内各有性型、无性型发生地的球孢白僵菌系统发育种进行鉴定,通过交配型基因(MAT)的扩增和SSR分子标记,对这些种群的交配型类型和基因流做深入分析,揭示球孢白僵菌有性型发生和无性型流行与自然种群交配型之间的关系,最终为阐明该菌有性型发生及无性型流行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基于Bloc和TEF位点的序列,分别对国内6个地区共582株球孢白僵菌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这些菌株可划分为5个不同的系统发育种,分别是Europe/N. Africa 1(271株),AFNEO_1(27株),Asia 3(60株),Asia 4(212株)和N. America 2(12株)。这些菌株中存在两种交配型,MAT1或MAT2,不存在同时含有两种交配型基因的菌株,交配模式是异宗配合。在对各地区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调查时发现,有性系统发育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往往不是最高的,而存在有性型系统种的4个地区各系统发育种间的基因交流明显。以上研究明确了存在有性系统发育种和交配型比例均匀是发生有性型的必要条件。.基于Bloc位点对中国不同地区的189株白僵菌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发现国内存在6个白僵菌种,其中B. australis为国内新纪录种。42株代表基因型菌株的Bloc序列和31株球孢白僵菌的TEF序列已登陆至GenBank。这是首次对中国白僵菌属做出系统的分类研究。证明通过Bloc位点的引入,可以对白僵菌属内菌株进行准确鉴定。这一研究的成果在Applied Entomology and Zoology 上发表。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了白僵菌新种二个和耳霉新种一个,分别命名为李氏白僵菌Beauveria lii,中华白僵菌Beauveria sinensis和中国耳霉Conidiobolus sinensis,这三个新种均已在Mycotaxon正式发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4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羧基转运蛋白BbJEN1与球孢白僵菌毒力的关系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几丁质酶的研究
球孢白僵菌菌种变异退化机制的研究
球孢白僵菌对蜱致病的关键基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