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钙调素互作蛋白激酶基因(CIPK)是植物Ca2+信号传导过程中的关键元件,作为早期调控基因对提高植物抗逆性有重要价值,但目前CIPK在麦类作物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室在高抗小麦白粉病、耐盐、抗旱的簇毛麦中克隆了一个CIPK基因(HvCIPK1),外源Ca2+和白粉菌均诱导该基因上调表达,推测其在抗逆过程中发挥作用。本项目将进一步分析HvCIPK1在不同逆境胁迫下的时空表达特性;采用瞬间表达和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研究HvCIPK1在簇毛麦中与白粉菌的互作特性,结合细胞内游离Ca2+的动态显微观测,了解该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模式;利用酵母双杂交、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筛选其互作蛋白,为阐释簇毛麦中CIPK所在的信号通路提供依据;对已获得的转HvCIPK1小麦进行抗白粉病、耐盐、抗旱等综合鉴定,评价其在抗逆基因工程育种中的应用价值,为培育兼抗多种逆境胁迫的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奠定基础。
本项目围绕在簇毛麦中克隆的定位于高抗白粉病Pm21基因染色体区段的一个类钙调素互作蛋白激酶基因(HvCIPK1)开展了功能鉴定和抗性分子机制的研究。(1)表达特征研究表明:该基因在簇毛麦幼叶和根中的表达量较高,不仅在叶部受白粉菌以及水杨酸、乙烯利等外施植物激素的诱导上调表达,而且在叶部和根部受低温、高盐、干旱、外施钙离子胁迫诱导均显著上调表达,可见该基因广谱地参与了簇毛麦抗逆性的早期反应。(2)将HvCIPK1基因与GFP基因序列连接的融合表达载体,导入洋葱表皮细胞和簇毛麦叶肉原生质体细胞,该基因的蛋白产物均定位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3)同源克隆获得簇毛麦中HvCIPK1特异结合蛋白CBL家族基因4个,在酵母中验证HvCBL3与HvCIPK1之间互作效果最强,两者蛋白共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上。(4)以HvCIPK1作为诱饵,在白粉病菌诱导的簇毛麦酵母双杂交文库中筛选有互作的底物蛋白,共获得阳性克隆48个,其中包括与植物抗病性相关的水稻中BIANK1和BBD1基因的同源基因等,并通过酵母回转验证了互作的真实性。(5)通过根吸收法用外施钙离子激活钙信号通路,同时可诱导HvCIPK1基因上调表达。而用钙离子通道抑制剂氯化镧处理后,含Pm21基因的抗病小麦的抗病性部分丧失。(6)通过病毒介导方法沉默簇毛麦中内源HvCIPK1基因,发现其抗白粉病的表型部分丧失,说明该基因是抗白粉病所必需的信号基因。(7)在感病小麦叶片中瞬间过量表达HvCIPK1基因的能够显著降低与白粉菌互作细胞的吸器指数,提高其白粉病抗性,而瞬间过量表达突变的HvCIPK1基因则不能降低吸器指数。(8)获得抗性提高的T4代稳定转基因系9个,转基因系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赤霉病抗性和耐盐性的提高。综上所述,HvCIPK1基因是小麦白粉病抗性的正调控因子,该基因介导的钙信号通路参与了Pm21基因介导的广谱抗白粉病途径,因此HvCIPK1基因在小麦抗逆基因工程及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类钙调素互作蛋白激酶基因VyCIPK1调控中国野生燕山葡萄抗旱/盐功能研究
簇毛麦HvCMPG互作蛋白基因HvFP3在小麦抗白粉病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
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精细定位及其相关功能分析
簇毛麦CMPG1-V与ToxABP1s蛋白互作共同调控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分子机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