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主干路线的野外考察以及室内测试的各项任务,撰写论文9篇(已发表3篇)和总结专著一部。对研究区新生代板内火山岩的区域分布、岩石特征、矿物化学。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和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划分了火山活动的期次;揭示了青藏“壳幔过渡带”是钾质熔岩最重要的源区;讨论了源区形成和壳幔相互作用过程;提出了火山岩板内地幔柱,初始板内裂谷和板内俯冲的多成因观点和“源区补偿熔融”的岩浆形成新模式;探讨了藏北火山活动与高原岩石圈构造演化的内在联系。这些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板内火山岩的成因和造山带形成的理论,同时为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综部地质作用的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城市绿地环境质量评估工具综述
社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与实证结果
海南峨蔓兵马角海岸火山地质特征与喷发灾害类型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火山岩内下地壳岩石包体研究
火山玻璃氢同位素重建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古高度变化
中国东北新生代板内火山物质起源的数值模拟研究
中新生代库车盆地构造演化与天山板内造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