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氧化硅微球表面组装聚电解质多层膜的微反应器设计及限域反应过程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0976054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4.00
负责人:朱以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栾绍嵘,张建梅,亢海刚,曹慧敏,周康夫,李翠燕,宗洁,张振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限域反应介孔二氧化硅微球聚电解质多层膜
结项摘要

研究构筑新型的表面组装聚电解质(PE)多层膜的介孔二氧化硅(MS)微球基微反应器。采用复盐焙烧扩孔方法使孔径在3-50nm之间可调。对直径为1-2微米、孔径为3-10nm吸附Zn2+或Cd2+的MS微球,利用PE膜允许S2-、Se2-穿透,进入孔道原位反应合成半导体量子点,同时阻止微球内产物的流失,制备量子点荧光微球。研究微观混合、热质传递和限域反应过程与机理。通过改变孔道大小,调节量子点尺寸和发射荧光的波长。用孔径为20-40nm的MS微球负载酶,提高酶含量。同时利用蛋白(如细胞色素C和肌红蛋白)的分子量都小于胰蛋白酶的特点,采用不同的PE膜或其组装层数以及pH值来调节膜的渗透性,从而设计出合适的PE多层膜,使蛋白及分解产物能穿透PE多层膜,而胰蛋白酶保留在PE包封的微反应器内,构建成具有连续反应能力的活性酶反应器。研究微反应器中扩散及限域反应特征,以及PE多层膜的选择扩散机制。

项目摘要

单分散的介孔二氧化硅(MS)微球具有均匀的孔道结构、高的比表面积和连续可调的孔径,是理想的负载各种纳米材料的主体材料。本课题以十六胺作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MS),以其为主体材料,通过表面组装聚电解质(PE)多层膜,设计构筑了新型的微反应器。利用介孔孔道限域反应,以及PE膜的半渗透性(允许离子穿透,阻止产物流失),在其孔道内合成了多种纳米颗粒,通过组分和结构设计,制备了多种功能的主/客体复合微球,以及除去模板得到纳米颗粒或反相介孔微球。研究成果对阐明限域反应机理,开发先进的功能材料有指导意义。本课题重点开展了下列研究:(1)研究了可调孔尺寸的单分散MS微球的制备,实现了微球孔径从3.2-46.8 nm的可控;(2)探讨了纳米颗粒和酶在介孔内的组装,并将组装后的复合微球用于构建生物传感器,所得到的生物传感器具有较低的检测限、迅速的响应、较宽的检测范围、较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3)研究了金属氧化物和荧光碳点等纳米粒子在介孔中的限域生长,所得到的介孔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复合微球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而得到的碳点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荧光稳定性好、波长依赖以及上转换荧光等性能,在生物标记、疾病监测和药物输送等生物和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4)并以MS微球为硬模板设计和制备了金属氧化物反相功能微球,根据第二相的组分和结构,可得到具有不同性能的形貌规整、孔径均匀的金属氧化物微球,如得到的介孔Y2O3:Er微球具有上转换荧光性能,可用Au纳米颗粒来增强,以及比表面积大的介孔Co3O4微球有利于锂离子电池应用中电子传导率的提高、锂离子的传输路径的缩短及其嵌入/脱出,且可以缓冲电极材料的体积膨胀/收缩;(5)以及通过对四氧化三铁(Fe3O4)磁性微球表面包覆一层二氧化硅(SiO2),形成Fe3O4@SiO2复合微球,然后组装上PE多层膜,利用PE多层膜的半渗透性在复合微球表层限域合成了贵金属纳米颗粒、构建了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微球,考察了不同功能的复合微球在高效催化、拉曼增强效应、选择吸附与选择光催化、磁取向各向异性导电膜方面的应用。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2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DOI:10.11766/trxb202008100444
发表时间:2022
3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4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DOI:10.11951/j.issn.1005-0299.20200093
发表时间:2020
5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21

朱以华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21176083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9506045
批准年份:1995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0676038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67609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0276019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471056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聚电解质-无机纳米粒子静电组装的复合微球

批准号:20874015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杨武利
学科分类:B0503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聚合物微孔膜限域界面微反应器的设计及其吸附促进催化、分离及主动抗污机理研究

批准号:51673209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刘富
学科分类:E0310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微纳米尺度限域下的核酸自组装过程研究

批准号:2137504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夏帆
学科分类:B0404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多相微反应器内限域结构影响下的气泡形变与破裂机理研究

批准号:21908249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冯俊杰
学科分类:B0803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