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LA是最近发现的CD28家族共信号分子,HVEM/BTLA(HVEM→BTLA)信号途径对T、B细胞活化起负调节作用,但BTLA/ HVEM(BTLA→HVEM)信号途径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未见报道。申请者发现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可溶性BTLA水平升高,结直肠癌和肺癌组织高表达BTLA,并发现可溶性BTLA-Ig可调节DC表面B7-1/ B7-2的表达。据此推测,BTLA/ HVEM信号途径可能与肿瘤免疫逃逸相关。本项目拟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开展如下研究:分离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体外研究BTLA+肿瘤细胞对肿瘤患者T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建立SCID小鼠结直肠癌异种移植模型,研究BTLA对机体抗肿瘤免疫的影响;证实肿瘤细胞通过BTLA/ HVEM信号途径抑制T细胞抗瘤活性,并探讨其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本项目有助于为将BTLA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提供实验依据。
克隆了小鼠和人的BTLA、HVEM及B7-H4基因,构建了相应的原核表达载体、真核表达载体及表达BTL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制备了抗人BTLA、HVEM、B7-H4的多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人BTLA、HVEM和B7-H4的ELISA方法,采用该方法检测发现肺癌、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BTLA水平升高,且与病情呈正相关;发现肝癌、肺癌、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可溶性HVEM水平升高;发现多种肿瘤患者外周血中B7-H4水平升高,并与病情、疗效、病理分型密切相关。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方法,对人肺癌、结直肠组织中BTL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发现两种肿瘤组织中均高表达BTLA。人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B7-H4,并与BTLA成正相关。这些研究结果提示BTLA、HVEM、B7-H4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可能是一类新的肿瘤标志物。.将表达BTLA的慢病毒载体感染小鼠肠癌细胞株CT26,经流式细胞术多次分选建立了高表达小鼠BTLA的肠癌细胞株BTLA-CT26,分别采用CCK-8增殖检测,PI细胞周期检测,PI-AnneixV细胞凋亡检测及划痕实验对BTLA-CT26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发现BTLA过表达对CT26生物学活性无显著影响。将BTLA-CT26与同系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单向混合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BTLA-CT26细胞能明显促进CD3+CD8+T细胞增殖,而对CD3+CD4+T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ELISA检测细胞共培养过程上清中IFN-γ分泌,发现在共培养后的第三天上清中IFN-γ分泌增高。.将表达B7-H4-Ig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输注ConA诱发的肝损伤小鼠模型,探讨B7-H4-Ig融合蛋白对免疫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发现B7-H4-Ig可抑制ConA导致的小鼠血清ALT和AST的升高,抑制肝细胞坏死甚至高剂量ConA导致的小鼠死亡,进一步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发现B7-H4-Ig可下调血清IL-2、IFN-γ和IL-4的表达,但上调IL-10的表达。提示B7-H4-Ig对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血清IL-2、IFN-γ和IL-4的表达,上调IL-10的表达。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计及焊层疲劳影响的风电变流器IGBT 模块热分析及改进热网络模型
环状RNAcircTRAPPC6B对结核菌感染巨噬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在结核病宿主导向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口腔鳞癌中HVEM/BTLA信号靶向抑制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的作用及意义
BTLA/HVEM在T细胞上共表达的生物学意义及其作用机理
MIIP缺失在结直肠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可溶性BTLA在宫颈癌逃逸T细胞监视中的免疫学效应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