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大城市居民迁居行为研究:格局、机制与对策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80115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4.70
负责人:林赛南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武汉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志刚,郭炎,苟翡翠,张舒怡,朱莉菲,梁奇
关键词:
行为空间弱势群体社会空间社区居住
结项摘要

Residential mobility is a central theme of urban geography. It underlies 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spatial segregation, and has major implication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ublic facilities such as housing, educ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urban amenities. Since entering a new era, the residential mobility in Chinese cities has been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the spatial segregation has been ever enlarged, 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ex. While researchers are increasingly studying residential mobility and its impacts, far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thinking the dynamic process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mobility of different groups. Based on the life course perspective, this project will conduct in-depth surveys of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and explore the impacts and mechanisms of multi-scale factors on the mobility behaviors of residents. In the empirical study, this project will take Wuhan as a case study. The core part of this project will use the data collected through retrospective questionnaire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It will utilize space-time behavioral research techniques to real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 of the past residential moves, use event history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relocation moves and dynamic mechanism, and finally discuss the consequences of residential move on residents’ life quality. It will also provide references to police makers in terms of diversified housing polic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ublic services in the city.

居住迁移是解析城市空间重构和空间分异的重要微观领域,对住房、教育、交通等公共设施的空间配置具有重要影响。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居住迁移率不断增大,空间分异日益加剧,空间结构愈加复杂;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但对不同群体迁居的动态过程与差异尚缺乏系统研究。本项目计划基于“生命历程”视角,对不同社会群体迁居行为进行比较,探索国家和地方、社区、家庭和个人等多尺度因素对居民迁居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及作用机制。计划以武汉为例,聚焦迁居的动态过程和微观机制,对不同群体展开问卷抽样调查,获取“回顾性纵贯数据”,结合时空行为研究技术和方法揭示迁居的时空肌理,运用事件史分析法、统计模型发掘迁居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动态机制。最后通过迁居满意度调查分析迁居行为对居民美好生活的影响,以此为当前我国城市住房政策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科学参考与支撑。

项目摘要

随着我国住房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单位制逐步解体,城市内部的迁居率大幅度上升,空间分异日益加剧。现有研究对城乡迁移的过程及特征逐渐趋于完善而对于城市内部迁居行为的研究则较为缺乏。本项目结合全国层面数据和典型城市的调查数据,对大城市不同类型居民的居住迁移特征、影响因素及带来的后果开展深入研究,并对不同类型城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迁居行为特征方面,相比较本地居民,流动人口住房更容易处在不稳定状态,呈现出较高迁居率,且不同群体的流动人口在迁居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2)在机制方面,发现结婚等家庭生命历程因素对流动人口迁居没有显著影响,而在城市中的家庭结构、住房类型、就业特征、稳定性、城市类型对流动人口的迁居行为以及迁居频次存在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建构迁居行为的解释性框架时,需结合中国特有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考虑流动人口的特殊性。(3)居住迁移与住房产权的获得具有显著的正相关,高学历、高收入的流动人口往往经历迁居,呈现家庭化迁移趋势,进而更倾向于拥有住房产权,体现了其基于家庭需求改善的居住迁移与住房选择。(4)不同类型城市流动人口迁居行为存在较大差异,且迁居的住房结果亦有所不同。相比较非一线城市,一线城市的流动人口更有可能发生迁居行为且频次较高。然而更加频繁的迁居没有带来家庭化的居住结果,最终也未能实现住房产权获得,其向上的住房流动性受到限制。与此不同的是非一线城市流动人口在住房选择上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即通过迁居实现住房产权的获得。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类型城市、不同类型居民的迁居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差异,为引导迁居向更为公平的方向进行,研究也为政府多元化的城市住房政策体系构建提供借鉴和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3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4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DOI:10.11821/dlyj201810008
发表时间:2018
5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4.003
发表时间:2021

林赛南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中国大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决策过程与空间引导研究

批准号:40171034
批准年份:2001
负责人:柴彦威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中国大城市郊区化格局、过程及其机理研究

批准号:70873042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高向东
学科分类:G0413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中国大城市人户分离的空间特征和规划对策

批准号:50508023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耿慧志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居住满意度、迁居意愿与迁居行为—转型期上海市旧住区空间变迁研究

批准号:51008187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刘勇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