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高电压大功率场合的多电平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提高电路可靠性是多电平逆变器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目前,多电平逆变器均以桥式电路为基本单元。本课题提出以双Buck电路为基本单元构建多电平逆变器,并认为该方法有助于提高电路可靠性,在电平数较多情况下,有简化电路的可能;并具有转换效率高、易构建三相系统的特点。课题将通过探讨以下基本问题,促进这一技术领域的生长和完善:1) 以双Buck逆变电路为基本单元构建多电平逆变器的基本方法和原理;2) 双Buck多电平逆变器的基本类型和拓扑;3) 利用双Buck电路实现多电平输出和电压箝位解耦控制的方法;4) 适用于双Buck多电平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和调制方法;等等。课题研究工作,是对多电平技术和逆变技术的延伸和开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无功补偿、电机驱动、新能源发电、大功率电源、有源滤波等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电容均压与逆变过程耦合,造成箝位器件数量多,是造成多电平逆变器复杂、可靠性低的主要因数。桥臂直通、体二极管反向恢复造成的电压尖峰和损耗等问题,亦是降低其可靠性的重要原因。本课题提出并研究一种新思路:以双Buck电路而非传统桥式电路为基础,构建新型的高可靠性高效率多电平逆变器。.课题归纳、分析了双Buck多电平逆变器的基本构建方式和原理,划分、提出了其基本类型,提出、分析了它们的通用结构和机理,并注重与桥式电路进行对比。.围绕二极管箝位型双Buck多电平逆变器,提出并详细分析了其中的三电平结构、衍化结构、五电平结构。利用双Buck电路的半周工作方式,使得Buck电路1和 Buck电路2交替用于输入均压和逆变输出,两者互补实现了均压与逆变解耦,改变了箝位器件数随电平数增长过快的状况。新型逆变器的箝位器件数按电平数倍数关系增长,而桥式电路则近似按倍数关系增长。此外,二极管箝位型双Buck多电平逆变器继承了双Buck电路体二极管不工作等特点。分析、仿真、实验表明,电路具有高可靠性。.围绕飞跨电容型结构,同样重点研究了三电平和五电平拓扑。与二极管箝位型类似,飞跨电容型结构同样实现了解耦控制,在电平数大于5后,具有器件数量的优势。该类电路的另一优势为:消除了电源、飞跨电容、两者间、电容间的所有直通隐患。除动态均压外,课题还研究、提出了建压的方法。.课题还提出、分析、研究了两种复合级联型双Buck多电平结构具体拓扑,其特征和关键点与前两类近似。复合级联结构可将双Buck电路适宜高频调制和桥式电路适宜低频换向的优势互补,提高效率与可靠性。.课题开展了优化、应用和拓展研究:提出了减小电路磁件的磁集成方法;提出将无源软开关技术与双Buck多电平电路结合,在保持高可靠性的同时,进一步消减开关损耗;初步探讨了课题成果在光伏并网发电中的具体应用,并取得有益效果;将课题思路发散,得出了直流变换器输出并联组合单级逆变器的概念和若干电路,有助于提高单级升压逆变的效率。.综上,研究工作基本构建了双Buck多电平逆变器这一新技术方向的理论框架。双Buck多电平逆变器达到了可靠性高、电路结构和控制方法相对简洁等预期目标,为构建实用型装置奠定了基础,代价则是无源器件的增多,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改进。.达到并超出了预期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0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授权3项,培养研究生11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多酸基硫化态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电解水析氢应用
基于Walsh函数多电平逆变器多波段SHEPWM控制技术研究
高可靠性双端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单母线并联技术研究
一种基于部分单元能量回馈的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研究
多台T型三电平逆变器并联的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