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裂霉素(MMC)抗肿瘤作用显著,但毒副作用大,只有靶向给药,才能增效减毒。因此分别用共沉淀法、溶剂热法和水热法,并借助磁场诱导,制备尺寸分布窄、磁响应高的掺杂纳米磁粒;此外还用"爆炸法"制备非计量比的掺杂纳米磁粒。用St?ber法对纳米磁粒表面进行改性,并用接枝法进行氨基化修饰。用TEM、M?ssbauer谱、磁天平等手段表征纳米磁粒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153Sm螯合标记,"磁聚焦"检测其靶向作用。用十二肽配体组装及包封纳米磁粒,MRI检测其生物靶向性。将MMC与戊二酐偶联,在N-羟基琥珀酰亚胺作用下转化为MMC活化酯,再与氨基化纳米磁粒偶联,使MMC负载于纳米磁粒上。然后以接种Lewis肺癌肿瘤的小鼠为动物模型,研究在"磁聚焦"作用下,负载MMC纳米磁粒的靶向作用;并以十二肽配体包封,制备具有生物靶向的纳米磁粒。本项目将对发展毒性低、疗效高的靶向药物并探求作用机制有一定的基础研究意义。
本项目分别采用微乳法,共沉淀法,溶剂热法和热分解法,以铁盐或Fe(acac)3为铁源,制备了纳米Fe3O4(MNP)、水基磁流体和超顺磁MNP,并研究了Co2+,Sm3+,Eun+和Dy3+掺杂MNP磁性、荧光性性能;除MNP外,还分别以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合成球型和四方形γ-Fe2O3。得出如下结论,(1) 比饱和磁化强度(σs)随着样品的分散性降低而降低;(2)随着粒径增大,σs增大,当粒径增大至一定程度时,σs却降低,主要原因来自于MNP的临界尺寸;(3) 合成了纳米立方MNPs;(4) 随着溶剂极性的减弱,MNP尺寸减小,与其晶格常数的变化趋势相一致;(5)MNP经钴或不同稀土离子掺杂后,尺寸、分散性和磁性均发生不同的变化。无论是Eu3+还是Sm3+掺杂的Fe3O4粒子,当掺杂一定量时,球形结构已完全消失,向立方形粒子转变,尺寸维持在13 nm左右;(6) 用改进的StÖber方法合成了链状和花生状、核壳结构的Fe3O4@SiO2纳米复合颗粒,并通过模板导向作用,合成了核壳结构球形链状粒子。.为了提高MNP磁性,本项目以非磁性离子含肼甲酸盐和MNP固固反应物作为前驱体,高温固相反应,制备了掺杂MNP,σs由66.2增加至82.8 emu•g-1,归因于非磁性离子的电子抵消了MNP的A位上自旋电子磁矩,使σs增加。.本项目将氨基MNP进一步修饰,形成具有强磁性、且带螯合基团的Fe3O4@SiO2-NH- DTPA-99mTc 标记粒子。将标记99mTc-MNP通过耳静脉注射荷VX2肿瘤的新西兰兔后2小时,再分别经脉冲磁场处理、或未处理,通过平面静态图像发现,第一,MNP颗粒可以在VX2肿瘤中摄取,且高于无肿瘤的软组织;第二,磁靶向作用下软组织摄取纳米颗粒的能力约是无靶向作用下的2.6倍。可见磁靶向作用部位较对侧放射性活度升高,充分证明了99mTc-MNP具有亲肿瘤及磁靶向作用。.本项目合成了中空MNP,用于负载丝裂霉素(MMC),对MMC药物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此外,还通过H2N-SiO2@Fe3O4与MMC活化酯偶联,制备负载MMC的MNP,与DTPAA双酐等摩尔接枝反应后,再标记99mTc,形成既具有SPECT/MRI成像,又具有治疗作用的多模态99mTc -DTPAA-(MMC)-HN-SiO2@Fe3O4纳米复合粒子,未见文献报道。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纳米铁氧体包覆对铁基非晶磁粉芯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SiO2包覆荧光量子点的表面控制与表面功能化研究
无机/有机包覆磁性纳米载体表面离子液体桥连负载TEMPO的结构调控与性能研究
毫米尺度双面金属包覆波导中磁硫体的磁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