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分布于神农架五种不同开花类型竹子的种群空间格局、养分积累、内源激素变化等因素在时间序列内的动态变化研究,探讨竹子的生活史中由克隆繁殖转入有性繁殖的生态机理及开花预警系统,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竹子开花的环境-植物"营养平衡"生态假说。具体内容为:1)研究不同地下结构的竹子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光、氮素、矿质营养、土壤水分等)无性系种群的空间格局以及营养累积过程,揭示其在异质性生境中的生态对策(根茎长度、分枝强度、分枝角度、分枝高度等),并讨论空间格局和营养水平与开花周期的关系。2)研究竹子克隆基株内的生物量分配和养分传输规律,进而探讨竹子开花的生态机理。3)研究不同龄级的竹子克隆基株以及克隆分株的内源激素(BA, BAP, IAA,iPA,ZT,GA1,ABA)、过氧化物酶、C/N比。分析上述物质时间序列的含量变化以及与开花时间的相关性,建立竹子开花预警指标体系。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动力疗法中的研究进展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府河-白洋淀硝酸盐来源判定及迁移转化规律
竹子开花败育机理研究
竹子离体培养与试管开花实验技术平台的建立
结构与功能生物学研究定时开花基因SOC1在调控竹子开花中的作用
竹子水分利用的生态适应性:年龄、夜间液流和根茎补水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