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采用演绎法、试验归纳法和高速摄影观察分析相结合方法对蒋亦元院士发明的气吸式摘脱装置的工作机理与参数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实现了扶禾、喂入、脱粒和输送一体化功能。结构简单、前伸量小、为设置切割搂集装置实现脱粒割草的联合作业创造了条件;(2)既保留了英国Klinner等人发明的板齿摘脱滚筒已具有的作业速度高的优点(可达2m/s),又发挥了吸运及流作用,降低了落粒损失(小于0.5%);(3)对不同生长状态有较强适应性,能收穗幅差大的、倒伏的、潮湿的和霜后干燥的水稻;(4)采用拨指助推器和振动底板增强了输送能力。上述创造性成果开拓了水稻机械化收获新途径。气流吸运的不足是动力消耗大,且另需一个体积较大的谷粒分离箱。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玉米摘穗损伤机理及低损伤摘穗技术研究
大豆隐性脱粒损伤机理及脱粒装置原理与参数研究
基于玉米穗茎分离特性的低含杂自适应摘穗机理研究
变径变间距组合式螺旋板齿脱粒装置动态脱粒机理及其低损伤脱粒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