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但抗精神病药物常可导致药源性肥胖,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目前研究发现,炎症反应状态可能是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肥胖患者体内循环血中炎症因子和急性期蛋白浓度升高,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内NF-κB结合升高、IκB-β降低。NF-κB在细胞因子诱导的基因表达中起关键性的调控作用。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及其介导的细胞因子显著增高。精神分裂症易发生药源性肥胖是否与患者本身NF-κB的基础活化状态有关?本研究拟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观察NF-κB及细胞因子、脂肪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在精神分裂症药源性肥胖中的作用及对疗效的可能影响,并通过NF-κB抑制剂与脂肪细胞培养观察其抑制效果,为减轻抗精神病药源性肥胖的发生,以NF-κB为作用靶点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使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但抗精神病药物常可导致药源性肥胖,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目前研究发现,炎症反应状态可能是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肥胖患者体内循环血中炎症因子和急性期蛋白浓度升高。NF-κB在细胞因子诱导的基因表达中起关键性的调控作用。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及其介导的细胞因子显著增高。精神分裂症易发生药源性肥胖是否与患者本身的炎性状态有关?本研究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诊断精神分裂症。所有的对象入组后均检测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按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超重或肥胖的诊断标准进行评估,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同时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正常者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伴超重或肥胖者22例、单纯性超重或肥胖组和非肥胖健康对照组各60例。定期检测血细胞因子、脂肪因子、NF-κB和血糖、血脂,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均评定PNASS量表。分析细胞因子、脂肪因子及NF-κB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药源性肥胖和非肥胖之间及对照组的差异。分析NF-κB及相关的细胞因子、脂肪因子在精神分裂症药源性肥胖中的作用及对疗效的可能影响。结果发现,治疗前,反映炎性程度的NF-κB活性、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伴超重或肥胖组最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正常组和单纯性超重或肥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在非肥胖健康对照组最低。同时反映代谢情况的脂联素却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或不伴超重或肥胖组最高,超重或肥胖组最低,非肥胖健康对照组处于中间水平,且有统计学差异,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脂联素结果相反。析因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疾病本身和肥胖均影响了炎性因子的水平。动态观察显示,NF-κB及相关的细胞因子、脂肪因子在治疗的不同时期有动态变化, 药源性肥胖和非肥胖之间存在差异。提示精神分裂症本身的炎性状态增加了治疗后药源性肥胖的易感性。治疗后考虑受抗精神病药物、疾病本身病情变化的影响,同时,受用药后体重变化的影响,脂肪细胞因子呈现动态变化,脂肪细胞因子在抗精神病药源性肥胖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应用NF-κB抑制剂PDTC与脂肪细胞共培养进行干预,可改变或部分改变NF-κB活性和脂肪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系统地探讨精神分裂症的炎性机制以便更好地治疗和降低药源性肥胖的副作用是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The Role of Osteokines in Sarcopenia: Therapeutic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Bousangine A, a novel C-17-nor aspidosperma-type monoterpenoid indole alkaloid from Bousigonia angustifolia
T细胞亚群失衡在抗精神病药源性肥胖中的影响及机制
NF-κB介导的炎症调控通路在苦参碱抗白血病作用中的分子机制研究
IκB/NF-κB信号通路在Calpain介导的炎症性疼痛中的作用
NF-κB介导NMBR在分娩启动中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