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类药材的采收年限影响药材质量。开展多年生直根类药材生长年限判定研究有利于评价其质量优劣。本课题针对当前尚未系统开展根类药材年限鉴别研究的现状,基于直根类药材来源于双子叶植物、其次生结构由形成层活动而产生、次生木质部为外始式发育且由次生壁加厚的导管与纤维等组成、次生壁的主要成分为木质素与纤维素等化学成分等基本理论,提出了通过研究次生木质部的发育规律、木质素与纤维素等成分的积累动态、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从而判别直根类药材生长年限的科学假说。本课题运用结构植物学研究直根类药材的结构发育特点,利用荧光显微镜、组织化学等研究木质素与纤维素在根中的分布,采用电化学等分析技术研究木质素、纤维素等成分随年限积累的动态规律,运用统计学方法筛选出与直根类药材生长年限相关的变量,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研究,探索不同类型直根类药材的生长年限判定问题。本课题也将对揭示双子叶植物根的年际间生长规律具有意义。
围绕多年生直根类药材的生长年限鉴别这个重要的中药鉴定学问题,分别选用了白芍、丹参、续断、人参、西洋参、黄芪、大黄等常用中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产地不同年限的药材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发现了它们根中具有草本植物生长轮,其中可以运用生长轮鉴别不同产区不同年限的白芍、丹参,西洋参等药材;6年以下的人参具有清晰的生长轮,可以用于判别1-5年人参;约75%的栽培续断有清晰的生长轮,且可以用于鉴别年限;四个黄芪主产区中,生长轮可以用于鉴别道地产区山西浑源的黄芪年限。运用发育解剖学澄清了苦参根中前人报道的“年轮状结构”不是生长轮,而是根的异常发育结构发育所致。另外,还对天葵、云木香、柴胡、前胡等40余种多年生直根类植物根进行了解剖学研究,探讨了生长轮与分类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发表了全国四大白芍产区的6个栽培品种。在生长年限鉴别的基础上,本项目还进一步开展了白芍、丹参、黄芪等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与生长年限之间的关系;开拓性运用端粒的长度构建数学模型用于鉴别不同年限人参。三年来,已经发表9篇学术论文,其中1篇SCI,申请专利2项,另外,还有4篇SCI论文在审稿中,2篇在撰写中,拟投SCI期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蛇、蛇胆及龟板类药材DNA 分子鉴别引物的研究
蛇类药材的分子标记鉴别研究
基于角蛋白序列差异的角类中药材专属性鉴别方法研究
牛类胚胎性别鉴别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