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按照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已如期完成:1.合成双分子取代苯酚氨羧螯合剂15个(原指标为12-14个),动物实验观察到锕系核素(钍)的促排效果表明,有3个螯合剂使钍的排出量达60-70%(为中毒量的2/3),相应的组织中(肝、骨)蓄积量明显降低。2.锕系核素(钍)经牛血清白蛋白(BSA)凝胶色谱法测得的结果F值强弱和动物实验排钍效果优劣基本相吻合,此法可用作体外筛选保排药物的一种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实用三优点,藉此方法阐明螯合剂促排机理之一,是放射性核素(钍)与体内大分子蛋白质结合,介入螯入剂经络合竞争后,有效的螯合剂与钍络合成为小分子络合物易排出体外。3.根据动物实验结果总结化学结构与促排效果的关系,为设计新的促排药物提供理论依据。4.总结论文四篇,已发表二篇,先后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交流三次。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链接表示及预测方法
中国蚤蝇科昆虫区系分类研究
中国潜蝇科昆虫区系分类研究
中国双翅目广口蝇科昆虫区系分类研究
东亚实蝇亚科昆虫支序生物地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