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国西南贵州和云南交界地带的典型土法炼锌区为例,运用环境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模拟实验及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冶炼来源铅在喀斯特生态脆弱区中的时空分布特征、迁移转化规律以及释放动力学。通过对受污染人群(儿童)血铅含量测定、人群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与饮食结构的详细调查并结合体外实验(In Vitro),查明人体对环境铅污染的暴露途径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微区分析技术、单一和连续提取法以及体外试验,研究实地添加改良剂对降低污染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的效果;最终找出降低人体对环境铅暴露的有效途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污染土壤高压旋喷修复药剂迁移透明土试验及数值模拟
铁酸锌的制备及光催化作用研究现状
贵州土法炼锌释放镉的环境地球化学及其潜在水环境危害
污染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
典型有色金属矿复合区汞铅环境行为与健康风险
黔西北土法炼锌废渣堆场重金属释放的原位植物固持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