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最主要细胞学基础,激活的HSC也是目前抗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靶细胞。但如何选择合适治疗靶点并将治疗基因靶向作用于HSC仍是当前研究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难题。研究表明内源性大麻素1型受体(CB1)是HSC表面特异表达的蛋白,基因敲除或药理学阻断CB1受体表达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因此设法抑制HSC的CB1表达,阻断其在HSC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抗肝纤维化的治疗靶点。本项目利用小干扰RNA(siRNA)沉默CB1基因表达,并利用经体内外证实具有HSC靶向性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因启动子,结合从磁性细菌中分离的磁小体构建具有针对肝脏及HSC的双重靶向性的CB1 siRNA表达载体,利用外加磁场引导针对CB1的siRNA定向沉默HSC的CB1基因表达,在体内观察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从而为肝纤维化细胞特异性靶向基因治疗提供新靶点、新载体和新手段。
既往研究表明,内源性大麻素能通过与肝星状细胞(HSC)表面的大麻素I型受体(CB1)结合,促进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发展。本课题成功筛选和合成针对大麻素1型受体的小干扰RNA,并合成相应的慢病毒载体,发现在体外能有效抑制CB1的合成,抑制原代分离的大鼠HSC的活化和增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将该慢病毒经尾静脉注射入二甲基亚硝胺制备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发现能明显抑制HSC的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明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本课题还发现该慢病毒能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b的合成,并阻断其细胞内Smad信号转导通路,从而促进HSC发生间质-上皮细胞转化,表现为上皮细胞的标记蛋白E-cadherin的生成明显增加,而间质细胞的标记蛋白Vimentin、a-SMA和Snail生成明显减少。推测针对CB1的小干扰RNA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与其促进HSC发生间质-上皮细胞转化有关。该研究表明,用RNA干扰技术选择性地抑制CB1的合成,有望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以激活型肝星状细胞为靶向的MRI可视化的药物和基因联合输送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
肝星状细胞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肝星状细胞自噬影响实验性肝纤维化进程的分子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
应用纳米载体靶向性抑制肝星状细胞糖酵解以治疗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