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组在前期相关研究中,发现中药桃仁的活血化瘀作用较强,值得广泛使用。同时,经过对高脂血症疾病的临床相关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其具有血瘀证的实质表现,这种危害严重的疾临床采用中医复方抵挡丸、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煎等活血化瘀法对其防治,效果明显。鉴于此,课题组拟对中药桃仁进行活血化瘀物质基础筛选及其作用机理与防治高脂血症的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以《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先进、综合化学分离技术,拟结合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筛选桃仁活血化瘀的药效物质基础,揭示其作用机理;并建立基于桃仁活血化瘀药效物质基础、主要毒副成分的多指标质量评价体系,同时应用病证结合的复合型血瘀证动物模型- - 血栓与血瘀证动物模型进行验证。以期建立活血化瘀中药物质基础筛选方法,同时结合基因芯片技术,探索桃仁活血化瘀作用对高脂血症疾病防治的相关基因差异表达。以利于桃仁创新药物的研究,进而提高桃仁临床疗效奠定理论基础。
摘要. 本课题组在前期相关研究中,发现中药桃仁在治疗血瘀证疾病上疗效较好,值得广泛使用。鉴于此,课题组拟对中药桃仁进行活血化瘀物质基础筛选及桃仁活血化瘀作用机理研究,以《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先进、综合化学分离技术,拟结合药效学,筛选出了桃仁活血化瘀的物质基础----有效组分,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18-冠-6、十六碳烯酸、硬脂酸,其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大于90%。通过研究桃仁分离物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对急性血瘀模型的影响;对血栓与血瘀证结合的病症复合型动物模型的影响。观察和测定了模型动物血栓、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桃仁有效组分活血化瘀的作用机理通过对血瘀证动物有显著扩张微血管,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显著地改变了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血常规相关指标(P<0.05或P<0.01),使血瘀模型的黏、浓、凝状态显著改善;提高血瘀时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其聚集性,改善血液的浓、粘状态,从而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同时,桃仁有效组分具有明显抑制模型大鼠体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等等来实现桃仁的活血化瘀作用。. 建立了基于桃仁活血化瘀有效组分(棕榈酸、油酸、亚油酸、18-冠-6、十六碳烯酸、硬脂酸)、主要毒副成分(苦杏仁苷)的多指标质量评价体系,采集和收购了34批样品,基本包括了我国桃仁药材主要品种和主产地的样品,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提供了比较详实的资料数据,并对桃仁活血化瘀有效组分进行了指纹图谱的研究,制定了能够确切反映桃仁内在质量的量化评价指标。建立了中药桃仁质量标准。建立了活血化瘀中药物质基础筛选方法,利于桃仁创新药物的研制,进而提高桃仁临床疗效奠定理论基础。. 课题任务进行以上改变,主要是参照专家评审组意见:(建议:重点侧重于桃仁活血化瘀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并在2010年与2011年中的《进度报告》中对课题的时间和重点做了一定的调整。确保课题在时间和经费上,对桃仁活血化瘀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这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解决这一主要问题。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硫化矿微生物浸矿机理及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巴东组泥岩水作用的特征强度及其能量演化规律研究
新疆维药芹菜根抗高脂血症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泽泻抗高脂血症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
兔正常胚与克隆胚发育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及其克隆鉴定
基于中药-机体双重代谢网络的大明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