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症及冠脉血运重建术后常出现缺血心肌"低灌注"或"无灌注"现象,早期诊断这种微灌注异常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心肌超声造影(MCE)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新方法。本项目拟采用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数据挖掘技术及模式识别理论与医学信息结合,研制开发一套基于淘汰粒子群优化聚类算法的MCE图像分析系统,采用图像分析技术自动识别心肌、合理分区,准确定量心肌各节段的微循环灌注强度,并进行彩色编码,自动计算缺血或梗死面积,利用直方图显示心肌节段的灌注分布,直观地对缺血心肌进行危险程度分层,与组织病理学确定的危险心肌范围比较,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应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危险心肌的各种因子和蛋白变化,从宏观到微观深入探悉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形成机制;验证MCE定量分析系统判断心肌存活性和检测早期心肌缺血的价值,为临床上缺血心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探索和理论依据。
本项目按原计划完成。现已研制一套基于淘汰粒子群优化聚类算法的心肌超声造影(MCE)图像分析系统。为验证系统可行性,我们通过阻断兔左室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三组:阻断15min再灌注30min (I组)、阻断30min再灌注60min (II组) 和阻断120min再灌注60min (III组)。分别在基础状态、阻断时和再灌注后行MCE,造影图像经此系统自动处理,同时测量各节段危险心肌收缩期室壁增厚率(WT);根据心肌灌注缺损区(MPD)和异常编码区计算危险心肌和梗死心肌面积,并与荧光微球染色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TTC)结果对照分析。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计算机程序以左室短轴心腔中心为圆心,将心腔和心肌自动分割为相等的6个区,自动标记每个节段心肌标化造影剂密度值 (CI),根据标化CI值,彩色编码标记为:0~-20 pix黄色、-21 pix~-40 pix蓝色、-41 pix~-70 pix绿色以及<-70 pix红色(异常编码);②阻断血流时,危险心肌的WT降到零点或呈负值,标化CI明显低于基础状态;再灌注后,各组危险心肌WT和标化CI仍减低;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I组和II组的标化CI恢复至基础状态,WT逐渐增加超过基础水平,但III组仍保持较低水平;③以荧光染色法判断危险心肌为标准,MPD结合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诊断危险心肌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5.2%;红色编码区结合RWMA诊断危险心肌敏感性为88.6%,特异性为97.3%,MPD和红色编码区测量危险心肌面积与荧光染色呈正相关;④以TTC染色判断心肌梗死面积为标准,红色编码区结合负荷超声将诊断梗死心肌的敏感性从72.7%提高到86.4%,特异性从90.9%提高到95.5%;MPD和红色编码区测量的梗死心肌面积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呈正相关;⑤ I组和II组危险心肌区域未见梗死心肌,但存在细胞凋亡,凋亡指数(AI) 分别为(13.70±5.48)%和(36.25±5.55)%;III组出现梗死心肌,其凋亡指数明显增高达(62.06±6.70)%。结论:我们自行研制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可对MCE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和运算,彩色编码技术能更直观地显示危险或梗死心肌,提高了肉眼对灰度图像的分辨率;本研究结果证实,此系统可定量评价心肌灌注和局部收缩功能,安全有效识别危险或梗死心肌。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物联网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一种改进的多目标正余弦优化算法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基于ACM和EMD的超声造影对心肌微循环方法学研究
基于NSS的超声造影分析系统对心肌梗死诊疗的精准监测
心肌声学造影定量分析软件系统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基于量子鱼群优化策略的聚类算法及其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