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铽、铕等稀土离子的可见发光相比, 一些稀土离子(主要是钕、铒和镱)的近红外发光(800 nm 至1500 nm范围)在生物学、材料学及光学领域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项目以卟啉化合物作为稀土离子的高效光敏化剂及多齿配体,通过对卟啉环的化学修饰及稀土离子配位环境的优化,制备一系列新型多"天线"、高配位数、少荧光猝灭基团的单核、多核单卟啉稀土配合物,通过对配合物空间结构、光致近红外发光效率、能量传递行为及发光机理的研究,建立新型单卟啉稀土配合物的结构与近红外发光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阐明光敏化剂及稀土离子周围环境对卟啉稀土配合物发光效率的影响。该研究不仅对功能配合物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由于卟啉化合物优良的生物及化学相容性,使这类配合物在癌症的早期诊断、发光材料的设计和光纤高分子材料开发上具有独特的潜在应用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物联网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新型稀土有机配合物近红外光致和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
刚性类Salen稀土配合物近红外发光
新型过渡金属-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作为近红外发光DNA探针的研究
稀土配合物近红外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