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角质层分析是植物学,特别是古植物学上经常使用的有效研究方法。通过对表皮-角质层的细胞形态特征、各类附属物的性状以及气孔器的特征和气孔密度等的研究,可以对植物鉴别到属或种的水平;在植物生态方面,人们常用以分析和判断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华南"大羽羊齿煤系"中产有丰富的表皮-角质层,特别是分散角质层化石,这为我们进一步的植物分类和古气候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原位角质层在系统分类方面所作研究的成果已有不少报道,但对分散角质层的研究至今尚未系统地进行过。.当前项目计划对华南"大羽羊齿煤系"的表皮-角质层化石,重点是分散角质层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对大羽羊齿植物群生存时期的古气候进行分析,从而找出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规律。
《华南“大羽羊齿煤系”中分散角质层的研究》项目所取得的特别重要和引人注目的发现是,华南二叠纪有的分散角质层在形态上完全可与北方相关岩系中具有时代指示意义的印痕化石对应起来,这就为相关地层的对比提供了可靠证据。而华南与华北非海相二叠系的确切对比,则是建立中国二叠纪非海相年代地层系统的关键问题(刘陆军等,2000)。.工作中,我们在江西乐平煤矿的鸣山矿B2煤层(即著名的乐平煤Lopinite)之下,乐平组老山段下亚段的灰黑色泥质粉砂岩中用氢氟酸泡出了几乎完整的一个大羽羊齿植物的小羽片。虽然在经过酸处理等一系列过程后,这一小羽片破裂成为包括靠近基部、叶尖部和叶缘的三个较大碎片和一些碎屑,但这三个碎片已经明显反映了这个小羽片的主要形态特征。根据叶片总的形态、叶脉结网特点、网眼内的小圆点以及叶尖和叶缘等细节,这个小羽片与杨关秀(1987)记录自河南禹县小风口组(下石盒子组)的Gigantonoclea cathaysiana Yang形态上完全一致,可以定为同种。.产上述角质层化石层段乐平组老山段下亚段的时代,一般认为是二叠纪的冷坞期(何锡麟等,1996),它与河南的小风口组(下石盒子组)的时代相同。所以,华南与华北两套含华夏单网羊齿Gigantonoclea cathaysiana的地层在时代上完全可以对比。从而,使建立中国二叠纪非海相年代地层系统的关键问题——华南与华北非海相二叠系的确切对比上有了突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向高海拔或高纬度迁移的关键因素研究进展
2000-2019年武夷山亚高山草甸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及其时滞效应
中国城市气候变化适应性评价
华南大羽羊齿植物的发生、迁徙和灭绝
大羽羊齿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
中国大羽羊齿类植物的系统研究
中国二叠纪大羽羊齿植物群的岛屿生物地理平衡论研究